2024年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分析

发布 2024-01-09 18:35:08 阅读 3769

主观题。

古诗文阅读。

第9题。(1)①“躬自”翻译绝大多数同学此分都能拿到,失分之处在于翻译成:“独自”,有些同学此字翻译正确,可是句子的理解出现问题,理解成李密独自供养祖母;“以孝谨闻”句“凭借”的翻译是失分的重要一点,“孝顺和恭敬”也没有多少同学翻译出来,所以本题得分情况不理想。

②“日”翻译成一天比一天或日益都可以得到一分;但是“告诉”这一古今异义却没有太多同学正确翻译出来。不过句意分很多同学能得到,此题得分高过上一题。

(2)此题平均分大概是2分,失分的点在于同学们没有分点答题,或是找到的句子不够准确。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这些句子都酌情给了一分。

但还有同学没能读懂题意,找到的句子完全偏离题意,如: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尝与人书曰: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类答案没有分。

第10题。(1)本题“羁臣远谪的忧愁”均能得1分,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痛苦的2分得到的同学不多。

(2)本题有好多同学可能以为题目已经有了“从景与情的角度答题”所以“景语作结(或融情于景)”的这两分失分较多。表达出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的1分多数同学都得到了。有部分同学对诗的翻译不到位或写出了意象而没翻译的也都给了分数,所以本题得满分的较多。

默写。第11题:

1、本次默写只有三篇课文,但仍有部分同学未能完成,可见重视程度不够。

2、错别字主要体现:气息奄奄(掩、淹、焉)人命危(微)浅漏字:常在(于)险远。

3、奇怪现象:本届学生四选三的默写很大一部分同学都写满四句,阅读是选前三,故而应强调学生写有把握的。

必考阅读:题多选项选c项的同学也不少,此选项的迷惑性确实也不小,老师讲评时应强调此类选项的特点。

题完成较好。

题完成状况也不错只是要点不齐,大部分同学得三分。

题问题很多,归根到底一点:缺乏文本意识。这类题目是要求学生用文本观点去分析的,但绝大部分同学忽视文本去“想当然”,当然答案就让人啼笑皆非。

如:1、从上级做起,起表率作用,**带好头,百姓去模仿。

2、当上级问起时,好的如实回答,坏的方面委婉的说或一笔带过。

3、学校应表扬奖励学生。

4、应把视篇频录下来,作依据。

5、验收组留下几个人来观察,阻制此类事件发生。

(当然此类答案出现也不觉奇怪,毕竟我们的学生也为真正接触此类文件。

建议:把这三年内广东省高考第十五题的模式展现给学生看看。)

实用类阅读。

第16题:对标题的理解很多学生只会答套话,不会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分析。少数学生能答出“双重身份”和“吸引读者关注”,极少数学生能答出“新颖、雅致”的关键词,几乎无人能答出破折号前后的词语有何深意。

反映的问题:多数学生不知道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更不会活学活用结合文本去分析,得零分的同学比比皆是。

第17题:此题得满分的不少,但也有部分得3分、1分,甚至0分的,具体问题如下:

1、表述不严谨:诗人的感性如果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诗句不给分,结合诗句分析出诗人感性的才能给分。从担任什么职务的角度回答他或感性或理性也不给分。

有的答案过于笼统,例如:冰岛投资事件体现其理想或感性。

2、概念弄不清:坚毅指坚强而有毅力。

有学生答快到峰顶毅然为保住手指放弃登山。

3、表述不规范:有一部分同学没有用理性、感性和坚毅分别去对应答案。

正确的答题方式应该是这样的:诗人的感性指,;商人的理性指,;登山家的坚毅指,有的学生用序号来代替,这样的答案明显不够规范具体指什么,无从而知,故按零分处理。

反映的问题: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差,缺乏规范答题的意识,组织答案时比较粗心,答案缺乏条理性、逻辑性。

第18题:有的答案有事例,无关键词。写了好几行,却不知其到底要说黄的哪种品质;有的答案则有关键词无事例分析,诗人的品质不知从何看出,这两种答案均不能得满分。

除了答案示例给的几点参考之外,也有同学答学习黄懂得取舍,举即将登顶珠峰,为保手指而折返的例子。写这一点不能算错,但不够典型,故而按一分来计。

反映的问题:概括能力不强,规范作答意识薄弱,不懂得看分答题。

改进的措施:加强实用类文体阅读的文本意识;引导学生规范作答,清楚表述。

第19题:1、不注意字数要求,一条或多条超字。

2、不会找关键词作答,比如第一条很多同学答“方便、快捷”,而不懂得这一点只是对“语音发送”的评价。

第20题:1、不懂得在导语里找答案,而是从正文里找句子作答。

2、忽略了几个关键词“湖南等地”“紧急”“迅速”“查处”等。

3、不懂得合并信息。将“紧急通知”“要求迅速调查”“坚决查处”等合并为“紧急制止”或“急令查处”。

作文题。第21题。

作文审题说明。

方法:抓关键词句,提取中心:

第一则材料是名人言论,主要意思是:1、当下中国最缺底线;2、底线就是生命线。第二则材料也是名人言论,主要意思是:

不必拿底线当优点。第三则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主要意思是:呼唤中国网民坚守底线,传播正能量。

综合三则材料,求同存异,可知:本次作文的主旨应该围绕“底线”二字展开,在肯定坚守底线的原则基础上,畅谈自己对“底线”的各种认识。

学生在写作中,可以针对两位名人的言论发表看法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底线的独特认识;可以评论中国网民的底线问题,也可以针对生活中种种守住底线或放弃底线的行为,发表看法。

写作导引。这是一道供料式作文,写作前,必须弄清几个问题。

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

什么是“底线”?“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底线,即最低界线。

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

其次,要迅速打开写作的思路。写作思路畅通,文章才能如行云流水。其实“底线”不仅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而且还涵盖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等各个领域。

就做人处世的底线而言,应该是对社会坚持正义、是非分明、富有爱心;对工作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保持操行;就从商的底线而言,应该是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就从医的底线而言,应该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就为官的底线而言,应该是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严格自律,不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向,不在常识问题上失态,不在金钱问题面前堕落。

学生作文情况。

一、好的方面。

1、大多数学生能够读懂材料,正确立意,不偏离题意。

2、能够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分析论证,运用鲜活的材料为论据。

二、出现的问题。

1、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底线是最低界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所以立意可能出现问题:“父爱无底线”,“生命降到了底线”,“不受欺负是我的人生底线”,“跨越底线”“底线等同宽容谦虚律己”“底线有高下之分”“每个人的底线都不同”等。甚至作文中充斥着不良情绪,如“不要碰我的人生底线”,就是写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报复,以牙还牙;还有写在追求女生时,要坚持不懈到底,这是他的人生底线。

2、混淆概念,将底线等同规矩、准则、诚信、尊严、良心等,全文仅在开头和结尾说到底线。主体部分全不见底线的影子。

3、立意准确,但论述过程偏离话题,如“诚信是做人的底线”一文将论述的重心放在了“诚信”上,只言什么是诚信,诚信的作用,诚信为何缺失,甚少提及底线。

4、逻辑混乱,如“为何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因为一些有文化的人已经失去了道德底线”。

“底线对个人而言,是对他人的一种负责任;对集体而言,是对人们的一种负责任;对社会而言,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

5、一锅乱炖,将与底线有关系的内容胡乱放入文中。如文一分论点为“守住诚信的底线”“守住梦想的底线”“守住良心的底线”;文二分论点为“底线就是我们的尊严”“底线就是不服输”“底线就是抬起头”;文三分论点为“底线就是知足”“底线就是尊严”“底线就是生命”

6、对应材料中的三句话,各用例子来说明其准确性,引述材料已占不少篇幅。

7、以叙代议,议****现大量的记叙,具体记叙事件的过程后直接下结论,缺少分析的过程。

8、记叙文选材低幼化,如考试不作弊,或是损坏了东西勇于承认错误,或是“小时候,我与小明形影不离,可有一次他打了我,我又骂了他,他超越底线,”基本上是平铺直叙,非常单一。

一、写议**:

(一)可以从“社会呼唤底线”立意,按“引、议、联、结”四步结构写一篇中规中矩的议**。由一个道德滑坡现象或事件入手,提出观点。然后选取典型论据(可正可反)议论,接着联系现实和自我,谈谈这一“底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结论。

适当采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议**的语言有一定亮点。

(二)可按“总分总”三个方面行文:

①引论:什么是底线。

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一步的界限。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人的心中都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②本论:为什么要坚守底线。

坚守底线的重要性。底线之上的就是道德的,底线之下的就是不道德的。超越底线的危害性。

2024年期中考试试卷

2010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试卷。班级姓名 一 填空题 每题1分,共15分 1.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2 世界发现的古人类中首先使用天然火的是 猿人,最先发明人工取火的是北京周口店 人。3.被誉为 近代旅游之父 的英国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4遗址发现稻种,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5....

2024年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2014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80分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可见宇宙的范围尺度取决于 a 观测时间的延长 b 观测位置的变化 c 观测空间的差异 d 观测技术的提高。2 可以称为天体的是 a 北极星 b 正在行驶的汽车 c 太阳...

2024年期中考试卷

2007 2008学年 妇产科学 期中考试试卷。适用班级 04助高班满分 100分。姓名得分。一 名词解释 20分 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 人工周期。3 围绝经期综合症。4 希恩综合症。二 填空题 20分 1 正常的月经建立有赖于之间的神经分泌调节,以及子宫内膜对的周期性反应,同时还受的控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