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自测B卷姓名得分

发布 2024-01-13 19:15:08 阅读 6463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2.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 6-7题(4分)

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诗题中的“岳”是指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2分)

7.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b. 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

c. 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眺的景色。

d. 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 本文作者是晋朝的陶渊明,号他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盛唐时期的。

(人名)也是这一流派的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 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第1段写出了桃花源地理位置的神秘以及桃花源中环境的热闹非凡。

b. 第2段表现了渔人见到桃花源中人的惊讶以及对他们的身世的好奇。

c. 第3段中渔人“不复得路”的原因是他在返回的路上没有标注记号。

d. 选文中“得”、“舍”、“不复得”表明桃花源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社会。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

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注】光、黃:光州、黄州,两州连界。遁:遁世隐居。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遗象:犹遗制。 “环堵”一句:谓室内空无所有。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谪居于黄居。

2)余告之故故。

12. 文中“余既耸然异之”的原因是(12用自己的话表述)(4分)

1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4分)

a. 方山子,本名陈慥,因佩戴古代的方山冠,人们则叫他方山子。

b. “方山子亦矍然”写出了方山子遇到作者时惊讶的样子。

c. “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境遇的理解。

d. 选文中的方山子,一身侠气,威武豪放,隐居山中,淡泊名利。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做一个文雅男士。

“文雅”一词,出自《大戴礼记》,谓温和、有礼貌、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文雅多用来形容女子,其实“文雅”一词也可以用在男士身上,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文雅更是对男士是否优秀的衡量标准。

文雅男士谈吐高雅,为人谦和,有良好的自身修养,自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但在当下社会,有不少男士缺少文雅的风度。他们行为粗鲁、举止失当,并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无视公德,大声喧哗,不懂得礼让女性,在今天,这些粗鲁的行为不免令我们深思。

中国是个传统礼仪大国,从古至今,对男士的要求也非常多,君子便是对男士理想化的要求。具有君子风度的男士,在道德水准、胸襟气度、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具备相当高的修养。孔子对君子的操行这样写道: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就应当文质彬彬,男士也应该彬彬有礼,尤其表现在对女性的尊重上。

**时期,许多教授不仅有丰富的学识,更有谦谦君子般的修养,这从他们对女性的态度就可知晓。胡适就是这样一位教授。当年,胡适留学归来,绅士风度十足,讲课时,看到女生坐在窗边,寒风吹进来,他会很细心地走过去替她们把窗户关上。

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对女性也非常尊重。如在街上遇见行驶的车辆,他总是举起手杖示意车辆停下,直到身边的女士全部通过方才放行。吴先生此举,引来当时许多男生的追随学习。

其实,男士这些有爱心、有气质的表现,是源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恪守。他们不仅对女性态度谦逊,而且对其他人也决不会出言不逊。“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就是他们精神品格的写照。

或许有人认为文雅男士缺乏阳刚之气,有些软弱的含义。其实文雅决不是软弱的表现,更不是懦弱的代名词。文雅男士同样能够直面痛苦,敢于担当,表现出慷慨之气。

报业巨擘邵飘萍因揭露事实真相,被反动军阀逮捕,遭到严刑讯拷打后,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临刑前,邵飘萍长袍马掛向监斩官拱手施礼道:“诸位免送。

”其文雅的气质可见一斑,慷慨赴死的气节更是成为一段绝唱。

文雅是男士自内而外渗透出一种内敛的风度,也是一种高度的礼貌,对每个男士都有着非凡意义。只有我们每个男士具有文雅之态,社会风气才会变得更好。让我们做一个文雅男士吧!

14.从全文看,文雅男士的特征有哪些?(4分)

15.第④段运用事例,论证了4分)

16.下列表述对第⑤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宓先生的翩翩风度,吸引学生去学习模仿。

b.吴宓先生对女性尊重,是他文质彬彬的表现。

c.吴宓先生的优雅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恪守。

d.吴宓先生的举杖示意,是他勇于担当的豪气。

17.有人说“删掉第⑦段文章也完整”,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4分)

18.请从下列句子中选一句作为第⑷段理论论据,并简述理由。(5分)

a.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b.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d.优雅,是一个人内心文化素养与外在表象的完美结合

选:( 理由: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城里的那条小路。

去县城读书的头一天,房东蔡老伯指着他家前面的小路对我说:“你去菜场买菜,就走这条小路,一直走到尽头,只要几分钟,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多看点书。你刚到这里,不熟悉环境,我带你去走走看看。”

去菜场,要穿过一片碧绿的菜地,那条窄窄长长的小路就像一条爬行的蛇,弯弯拐拐的,刚好走得下一个人。蔡老伯背着手走在前面,边走边说:“这条泥巴路,是那些菜农挑菜去菜场,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城里人很少走。

我也是农村人,20来岁时就是走着这样一条小路来城里工作的。走上这条小路,我就想起了乡下的爹娘。”

我一直根深dì固地认为,城里全是高楼大厦,全是柏油马路,见不到一星半点的泥土。可出人意料的是,我居然见到了一条像小山村前面那样的小路,一下子对这座城市亲近了很多。也许,农村与城市,就只是隔着这样的一条小路。

求学的那些日子,我常常踩着这条小路去菜场买菜。

早晨,走在这条小路上,我会哼着动听的歌谣,迈着欢快的步子。小路似乎也醒了,两边的地埂上,五颜六色的野花争相探出头来,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微风送来淡淡的清香。肥沃的菜地里,菜农们戴着草帽,弯腰弓背地一锄头一锄头刨挖着,黝黑的脸膛上挂着晶莹的汗珠。

有时,他们还会放开嗓子唱着悠扬而绵长的民间小调。此情此景,我让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是多么地亲近呀,她就像生养我的小山村一样,是我的母亲,是我的家!

雨天,小路又烂又滑,人们宁可绕些路,也不愿走小路去菜场。有个雨天,我打着伞去买菜,刚走几步,听见有人扯开嗓子喊着:“娃娃,别走这条小路,滑得很,不小心从地埂上摔进水坑,小命都得丢掉!

”我说自己是从乡下来县城读书的学生,急着要赶去买菜,晚了就会迟到。那大叔说,那你牵着我的手走吧,拉紧了!

大叔那张陌生的脸,露出亲切的笑容。他一只手扶着扁担,一只手牵着我,我们就这样肩并肩走着。小路全是稀泥,牵着我的手的大叔走得摇摇晃晃、歪歪斜斜,我也是一下前倾、一下后仰,但我知道每一步他都走得小心翼翼。

肩上的扁担,一声声响着,多像母亲那温软的叮咛!到了菜场口,我还来不及说声谢谢,他就挑着担子走远了。望着大叔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双眼一下模糊起来……那个雨天特别美丽,我看到了城市的天空,那抹色彩艳丽的彩虹!

2024年初三语文默写B卷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默写b卷。卷一 b 1.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2.水何澹澹,观沧海 3.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4.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 密州出猎 5.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卷二 b 1.将军猎渭城。观猎 2.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

初三数学 B卷模拟练习

20 在图14 1至图14 3中,点b是线段ac的中点,点d是线段ce的中点 四边形bcgf和cdhn都是正方形 ae的中点是m 1 如图14 1,点e在ac的延长线上,点n与点g重合时,点m与点c重合,求证 fm mh,fm mh 2 将图14 1中的ce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14 2,...

初三语文模拟A卷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 a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 文言文 23分 一 默写 10分 1以观沧海。2.岱宗夫如何。3.荡胸生层云。4.俶尔远逝。5雨后全无叶底花。二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7 8题 2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