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学校九年级月化学卷分析

发布 2024-01-15 10:15:17 阅读 9270

金海学校九年级9月份化学月考试卷分析。一)

试题分析:本次考试命题内容为:第一章空气和第二章第一节水的组成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试题很基础,注重对基础的考查。本次考试试题欠缺:化学计算及化学实验**题。

因为化学计算还没涉及,所以在这里我用了一道基础的套公式题代替化学计算题,分值为五分,中考计算题总分也为五分。化学实验**用课本中的几个重要实验代替。所以我认为考查知识不是很到位,有些题型无法进行。

试卷设计意图:

1. 首先检测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用白话回答问题现象很普遍,为了规范答题用语。另外一个多月发现学生答题审题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通常拿过题就做,虽然在平时多次强调,习题处理时也要求学生画关键词,并嘱咐题上的每一个字都不能放过。但学生意识程度不够,所以在这次考试中我有意设下了三个陷阱。

第一处:就是气体鉴别;在中考中有一个实验**题的一个空是2分,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语言准确,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第二处: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现象这块,我特意让学生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这就包括红磷燃烧时和红磷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的两个现象。第三处:最后一道计算题,以前做过一个类似的题,这次我对时间进行了改动。

3. 让学生重视课堂听课,同时重视老师要求重点掌握内容。

试卷判分原则:非常严格要求,尤其是语言表述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规范答题的重要性。

一) 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各题得分率如下:

错误典型分析:

6.实验室加热约2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bcd.①③

6:正确答案a ,学生误选c的很多。原因是学生认为加热2ml的液体,可以用铁架台固定是没错的,但是有意识到试管夹和铁架台同时存在了,忘记实验的简约原则。

简约原则我只是在实验**题中强调过。问题:主要是对题意的理解上存在问题。

并不是对于加热用到哪些仪器存在困惑。

8.氧气广泛用于炼钢、焊接或切割金属等,这些应用依据氧气的性质是。

a. 不易溶于水b.密度比空气略大

c.无色、无味的气体d.与其他物质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错误类型:选a和b较多。学生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记忆很深刻,化学性质也主要是一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对于学面学习的讲氧气用途时提到过氧气的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没能全面联想。我想这可能也是我在平时强调的不够到位吧。

11.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悬浮颗粒(粉尘)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氮气⑥二氧化硫⑦稀有气体⑧氮的氧化物(二氧化氮)

abcd ①②

分析原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学生认为空气质量监测里就应包括二氧化碳。

17.工业上用空气分离法制氧气,原理的依据是

a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氧气与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c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 d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

分析原因:在氧气制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实验室制法进行了区分。第一层学生掌握没问题。

失误的原因:在考试前没有对此点进行复习,从第二层往下,自主性差的学生印象不深,从而也悟出,对于二三层的学生要多次反复强调,复习时一点要每个点都复习到,强化到位。

18.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分析原因:在对物质在氧气中反应现象对学生进行强化时,我曾在课堂上给学生去背,然后发纸条检测,发现好多学生,不管什么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一切现象都是产生大量白烟。第一层学生基本都能拿到分。

二三层学生我觉得还是内心重视程度不够,我的检测还需要加强。

19.在实验室收集某气体即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由此可推知此气体①一定是氧气②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③通常情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大④不易溶于水。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 bc ③④d ①②

分析原因:本题是一道气体收集方法逆向考查。在制氧气时,我把气体的收集方法排空气法、排水法向外进行了拓展。

并详细的介绍过哪种方法适用什么样的气体收集,之后给出氧气的性质让学生选择收集方法。要是问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没问题,但反过来考查错误率很高,说明还要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训练。

20.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 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原因分析:对于洗气瓶的使用还没有完全掌握。此题是气全收集方法的向外拓展。

对于此种类型题学生接触还很少,洗气瓶也只接触过一次。这样的类型题我认为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后,关于气体制备综合运用时就会接触多一些,再把原理复习一遍,对于洗气瓶的简单应用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关于它的综合运用在大综合题中还是进一步学习。

24.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a.带火星的木条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燃着的木条 d.闻气味。

分析原因:氧气的监别是重点,通常鉴别氧气的方法就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看到有氧气的鉴别学生很自然的就选a。我问了一些学生,看到a觉得正确往下就没有再看题。

从这道题折射出,对于学生的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还是要多多训练。此前在习题中,我就已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强调过(1)对于题中的字一个都不能放过,防止学生只看空不看题。(2)越简单的题越要小心。

不要凭经验直接写答案。(3)审题时要画关键词,并在旁边进行标注。学生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还是继续努力。

2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预先加入少量细砂或水的是

a.石蜡b.铁丝 c.红磷 d.甲烷。

原因分析:考试后我问了一些学生,学生说老师红磷燃烧不是也得放水吗?我一说还有细大砂呢,学生恍然大悟。

26(3分) 得分率: 76.4%

26.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哪种气体:

2)饼干、瓜子等在空气中会变软。

误填:稀有气体、氧气;分析原因:对于化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意识不够。

所以,这就提醒多,在以后课堂引入多采用周围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我学习化学是有用的, 不只是为学习而学习。

27(1分)得分率 48.6%

据氮气的性质写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

原因:这道题有评分时,我要求的非常严格,主要是考查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有一部分同学意思对,但白话现象严重,我都扣掉相应的分。

28(5分)得分率 76.9%

原因: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实质认识不够到位。

2. 理解题意错误。我问了这名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是什么变化时,学生说,他不是说将二氧化碳通入吗,不也没说反应吗?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他也没说呀。

29(5分)得分率 98.2%

30(6分)得分率 76%

本答答题情况:除了高天和陈晟轩空白,李媛媛答非所问外,其他同学都能按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答题模式进行答题。这也是我比较骄傲的一点,在进行鉴别题专题时,和往年相比,我觉得我有一个进步,就是着手早,从刚一接触小的鉴别题开始,我就规范的把解题过程、注意问题渗透给学生,没有像往年一直到第二学期才细统的介绍给学生。

而且在这一块学生上课状态也非常好,差生都能按照步骤答题。因此,在设计试题时,我故意在这里挖了一个坑,学生都知道要鉴别的两瓶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从学生错误类型看方法现象结论都没问题,就是取样时语方描述不确切,结果一分都没拿到。 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化学题要结合情境去完成。

因为新情境试题是近年来中考一个方向。

九年级11月联考数学卷

潜江市积玉口中学2016 2017学年上学期11月联考。九年级数学试卷。本卷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下面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 如果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半径r,则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

九年级12月考试数学卷

数学试题 卷 120分钟 注意 试卷 的答案必须填写到试卷 相应的位置上。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1 rt abc中,c 900 a,b,c分别是 a,b,c的对边,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b c cos b b b a tan b c a c sin a d a c cos b 2 把二...

九年级数学12月试卷分析 12

一 教学成绩方面 试题按照中考的模式命题 包括题量 题型 分值 试题较去年同期偏深些。全卷平均成绩68.92分,合格率为49.41分 优秀率为13.78 与去年同期相差一定的距离。85 95分有108人,60 71分有116人,学困生 30分以下 有54人,20分以下有16人,个位数有2人。20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