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诗歌鉴赏 二 辽宁

发布 2024-01-15 15:40:05 阅读 6640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二)(辽宁)

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长安秋望。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8.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5分)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8.(5分)

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2分)“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1分)这些景物无不触发诗人孤寂、惆怅的愁思,从而坚定了诗人归去的决心。

(2分)

9.(6分)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2分)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4分)(结合其它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8.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9.尾联“情虽不厌”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8.(5分)水鸟在岸边歇息,岸旁的老树春深开花,本是人所共见之景,(1分)但作者却从“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到它有“闲意”,从而融情于景,生动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闲适;(2分)由老树着花而主观地认为其无丑枝,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的特定情感。(2分)

9.(6分)从内容上看,点明对所看东溪之景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之情;(3分)从结构上看,总括颔联、颈联,并与第二句的“发船迟”,最后一句中的“薄暮归”相呼应。(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张十一旅舍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8.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5分)

9.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谈)(6分)

答案: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才华但不被赏识重用的慨叹。

答案:侧面描写,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用字生动传神。榴花能照耀人眼,而且使人眼睛一亮,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8.(5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叹”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下阕作者先写自己见情势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抒发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9.(6分)(1)借景抒情。作者运用单调的景物形成一幅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惆怅的心情。(2)用典。作者运用“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

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3)直接抒情。作者运用“徒感慨,漫悲凉”“ 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

(4)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写出作者的失落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8.“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5分)

9.下片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比喻(拟人)(或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②想象、虚实结合(或对比)。

“别时”句,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临行时的心情更加沉重。③以景结情。末句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皎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之中,颇具蕴藉含蓄之致。

(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

六、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3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借代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

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长安秋望。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8.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5分)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8.(5分)

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2分)“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1分)这些景物无不触发诗人孤寂、惆怅的愁思,从而坚定了诗人归去的决心。

(2分)

9.(6分)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2分)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4分)(结合其它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八、古代诗歌阅读(11分)

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诗歌鉴赏 二

9 6分 从内容上看,点明对所看东溪之景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之情 3分 从结构上看,总括颔联 颈联,并与第二句的 发船迟 最后一句中的 薄暮归 相呼应。3分 三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 9题。题张十一旅舍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8...

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诗歌鉴赏 二 辽宁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诗歌鉴赏 二 辽宁 一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 9题。11分 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 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晋书 张翰传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

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附加题 二 江苏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附加题 二 江苏 一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 21题。10分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干德令 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