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北京卷素材运用解析 教育

发布 2024-01-16 09:30:13 阅读 8490

【高考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50分)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

【高考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50分)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命题解读】

命题①从材料内涵上看注重的是传统文化。从《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阅读到“‘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的写作,引导考生思考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形式下的发展要求。无论阅读文本还是春晚上激情的老腔演唱,都能触发考生的思考和体悟。

“老腔”只是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当下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考生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就应该由这一艺术形式,转向其他的诸如京剧、皮影、泥人等传统艺术,甚至太极、易经、老手艺等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事物”。考生可以由老腔的魅力思考到其他艺术的魅力,思考、**传统文化迷人之处。

也可以对比当下有些艺术形式被人淡忘而老腔震撼人心,从而思考**新形势下传统艺术的发展问题。所以,从素材角度看,常读常新的经典、百看不厌的杂技、被人淡忘的乃至失传的手艺等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而要“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则必须重视事实论据和高站位思考。

【高分作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一考生

几个拿着锅碗瓢盆儿敲打的乐手,几个抽着烟卷穿着坎肩儿的听众,就这样在老头儿疯狂摔打长条板凳的声音中欢呼。弥漫着汗味儿的干燥空气,掺杂着呼喊声,飘向关中高远的天空。

老腔,以对苦难生活的热爱震撼人心。

【素材运用亮点1】场景描写先声夺人,不仅本身震撼人心,而且突出老腔内在的魅力――对苦难生活的热爱,点明了主旨。

我曾着迷于米勒的《晚钟》,农民夫妇的苦难生活感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夕阳照在无边的农田上,发出烫金色的光。一对农民夫妇擦着汗,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不远处的小教堂传出了晚钟声,与眼前生活同样沉重的晚钟声。夫妇放下锄头,双手合十,沐浴在金色夕阳中的他们俨然成了铜铸雕像。苦难生活中对将来美好的祷告,感人肺腑。

【素材运用亮点2】由观点生发开来,联想到米勒的《晚钟》,不一样的艺术形式,却感人肺腑。相似联想的运用,打通了材料间的联系。“感人肺腑”非“令人震撼”,则为下文开拓了空间。

感动于《晚钟》的沉重,我却总觉得米勒名作少了一分力量,少了一分震撼。直到在阿姆斯特丹遇到梵高的《播种者》,我终于找到了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播种者》正是以《晚钟》所缺少的热爱震撼人心的。同一抹夕阳,同一片麦田,夕阳却不再是铜铸的金色,而是换以大红和柠檬黄,辐射着爱与希望;麦田也不再是收割中的土地,而是洒满种子的田野,播种着生活的念想。播种者不是雕塑般站立着祈祷,他蹦跳着,飞舞着,就像麦田上的一只蝴蝶。

汗水,农活,同样苦难的生活,播种者却播撒着热爱。这欢快的热爱不仅未破坏人们对苦难的感动,更是增添了苦难给人们的震撼。

【素材运用亮点3】两个材料的比较,道出艺术震撼人心的原因,有力论述了观点。

《播种者》具有的震撼一如老腔给予听众的那份震撼。热爱生活的人,总能从生活中挖出点儿力量来。关中平凡粗犷的生活,苦难,却不失精彩。

关中人用热爱挖掘出这份精彩,用热爱把它唱出来。感人至深,却更能震撼人心。

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小土屋升起了一抹炊烟,劳累的声音尽力吼着几句不成调儿的老腔。

那唱的分明是“我爱这生活”。

【素材运用亮点4】由“老腔”到《播种者》,结尾打通了两者的联系,进一步上升到“热爱生活”的高度,由此回应了题目,老腔也好,文学作品《播种者》也罢,九九归一,原因都是对生活的热爱。

【阅卷总评】

本文以立意、素材和语言见长,最大的亮点是认识水平高,由“老腔”说到“老腔们”,对苦难生活的热爱这一点,尤见功力。论证上,开篇情境入题,然后由此及彼,最后再回扣材料,《晚钟》与《播种者》的对比论证较为充分,素材的选择和运用颇见功底。语言干净,富有文采。

作为一篇非典型议**,这样写既险又巧。但不可否认,阐释还不够透彻、有力。

【高考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50分)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

2024年高考作文福建卷素材运用解析

作者 林承雄。作文与考试 高中版 2014年第32期。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的议 或记叙文。教师解析 面对空谷,有些人想到的是 悬崖峭壁 有些人想到的是 栈道桥梁 这...

2024年高考作文山东卷素材运用解析

作者 徐增才。作文与考试 高中版 2014年第32期。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根据自己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的人看到的是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闹,有的人看到的是静 素材解析 2014年山东卷题目非常具有可写性...

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素材运用解析

素材运用解析。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 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 素材运用解析。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