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江苏卷诗歌鉴赏从形象角度鉴赏

发布 2024-01-17 03:00:10 阅读 6096

核心突破一从形象角度鉴赏。

——因象悟境,入境始亲。

一、形象:景物、物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类。

景物形象是最主要的。

1.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季节、时令、地域),场面(农事、战争、离别等),色彩。

2.事物形象(物象)。它是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它不同于前面的景物形象。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诗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物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3.人物形象。它大致有两类:

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客观的人物形象。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而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二、意象与形象。

意象就是含意的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即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一般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则是“惜时光”“伤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意象的表述通常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形式。

在古诗词鉴赏中,考生容易把意象和形象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虽说形象与意象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合二为一,但是还是有区别的。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

答。答案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

三、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意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总之,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正确地把握二者关系,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

当然,意象和意境在使用范围和读者获取途径上明显不同:前者属于个体概念,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数出来;后者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象外之境”,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意境上的不同。

答。答案前句意境属豪放类,雄浑开阔。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雄浑开阔的意境,借以表达作者的渺小与孤独。

后句意境属婉约类,凄清冷寂。早上醒来,不见情人,但见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整个画面显得孤独冷清,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凄凉伤感。

一、分析概括意象特点(内涵)和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江苏卷诗歌鉴赏从语言角度鉴赏

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因言得意,得意赏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 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 优美,更具抒情性 含蓄性 跳跃性和感染力。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 美 节奏美 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 情...

2019江苏物理高考零距离突破一轮卷详解版答案

2014年物理高考零距离突破。解析 静止的客车上的乘客发现自己运动是以其他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a错 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地球的半径可忽略不计,可视为质点,b对 下落又弹起相同高度的篮球,位移为零,路程为下落高度的两倍,c错 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d错 故选b.解析 由题图可知相邻的相等时...

2024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09 江苏南通 右图为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1 3题。1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双选 a 为大气平流层 b 为岩石圈。c 为软流层 d 为下地幔。2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双选 a 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 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 圈层物质由铁镁硅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