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

发布 2024-01-23 07:00:17 阅读 4254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

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3,有关“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节课。

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对本课的理解和思考。

二、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

三、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四、对教法、学法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对本课的理解和思考。

1、对教材的理解。

例3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余数”意义,会用除法竖式计算但计算速度与正确率不是很高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3的知识点很简单,但是怎样让简单的内容上地丰富和扎实,教材的编排就给我很大的启示。教材以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运用原来的知识计算从15÷5到25÷5,通过观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样的一个**发现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于是我将其做出适当的改变,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让其逐步体检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设计理念: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3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有余数除法,会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例三的知识点很简单,但是怎样让简单的内容上地丰富和扎实,教材的编排就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材以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运用原来的知识计算从15÷5到25÷5,通过观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样的一个**发现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于是我将其做出适当的改变,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让其逐步体检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做必要的处理,使之服从教学。本课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教材作为中介材料,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图形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但仅仅有初步感觉到这些是不够的,下面笔者就安排了猜余数可能是几的环节,借助前面摆小棒的基础,深化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并通过逐步的分析,**,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练习环节中每一个材料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难度是螺旋上升的。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做必要的处理,使之服从教学。本课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教材作为中介材料,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图形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但仅仅有初步感觉到这些是不够的,下面笔者就安排了猜余数可能是几的环节,借助前面摆小棒的基础,深化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并通过逐步的分析,**,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练习环节中每一个材料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难度是螺旋上升的。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

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惊醒教学的,是对除法竖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有些困难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对学生的分析。

学生只是刚刚学会怎样列竖式计算除法、余数的意义,至于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我发现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意识到。

二、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利用这关系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经历观察、猜想、圈、算、推理、验证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让学生在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其关系。

三、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只要通过观察算式,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余数小于除数,但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观察应该建立在学生充分的经历过程,应该让学生从直观操作——过程感受——观察顿悟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只其然,而后之其所以然。由于前一个环节的目标没有完成,这个环节,孩子的观察只停留在对算式中数与数之间的观察,并没有让孩子有种恍然大悟的惊喜,所以,只能说,知识的重、难点点并没有很好的突破,孩子只知其然,并没有真正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这个设计是在听课过程中临时整理出来的,只针对环节的目的不突出,重、难点没有把握这一弱点进行整理,改摆图形,主要让孩子强烈感受到不够,就不能摆,突出余数的本质属性。摆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余数的变化是跟除数有关系的。温温听完评课后的整理是否会和我一样?

上课后效果又如何?不知道,这次的设计是否更关注了孩子的认知起点,更关注孩子的知识形成过程,还是依然拔高孩子的认知要求,等下周再验证哦。关注着新一次的课堂实效。

设计的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提高,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但真正在上时却把一个重要的环节给漏掉了:即在初步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后,第二环节的一开始让学生思考1、如果我们用小棒搭3角形,余数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如果我们用小棒搭的是6边形呢?在两个除数变化之后对余数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两个问题漏了。当一进入解决“装面包”问题时马上发现了前面环节的疏漏。

也试想在这一内容里补救,但总觉效果不理想。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课上设计的环节遗漏且自己又意识到时,作为老师的我,该怎么更好地去处理。

也更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对于每一堂课除了有很好的设计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每一环节设计意图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这节课在设计时我力求突出以下两点: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学生理解性学习数学,因为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基于以上考虑,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改变了教材摆花盆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用16根小棒每5根摆一个图形,能摆几个?多几根……25根呢?

”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调动对学生后面的学习活动很有帮助,它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新知识的学习反过来促进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操作活动后,教师又鼓励学生说说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对余数、有余数除法等概念体验深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亲自去经历教学,体验数学。

加强对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我们过去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传统的做法是在练习本的订正和反馈环节中直接告诉学生:余数不能比除数大。对于其中的道理学生不是从数学模型中得出,而是机械死记。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让学生在继续摆小棒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其道理“余数比除数小”……学生在交流、反思中不仅增长着知识,而且从中也发展着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着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对教法、学法的理解。

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知识迁移法、合作**法和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的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法。

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想、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知识,建构知识。

摆一摆,算一算,再次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说一说、找一找,初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

教法:主要采用的是引导、**、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创境激趣。

1)游戏(我知道)

师:东西湖实验小学特色展示时到处彩旗飘飘,现在以彩旗做一个游戏,你说一个彩旗的标号,我不看,就能马上知道它是什么颜色。

师生游戏)师: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反应特快,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有规律)他不仅有规律,而且还与余数有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

、教学例3:(分别出示):

师:东西湖实验小学特色展示时,需要一些花来布置会场。

1)布置会场一共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教学的开放,充分体现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知识总是渗透着实际问题,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课时我设计了摆花分组的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

学生口答算式后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课件出示分的结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以小棒代替花盆,分发具体实物,让学生动手平均分小棒,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规律,——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总是比分得的每份数量少,也就是余数比除数小的原理,加深了认识。通过动手操作后,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经过学生的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比除数少,使学生对两者关系有本质理解。

2)东西湖实验小学布置会场又添加一盆花后,“每5盆组一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师:看答题纸上的图,用圈一圈的方法来分组,并能根据分的过程,列算式。

学生圈并列式)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列一列算式等活动让学生对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3)学生汇报并课件演示通过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数是怎样产生的,而且对余数产生的感受特别深。并且列出算式,这时学生就会觉得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一起来研究有余数的这列算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总结等得出了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

当学生得出了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的时候,我没有马上就加于肯定,而是提出了疑问。

三年级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55 例4 p56上的内容。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师 我们...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复习课。复习课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没意思 无新意,学生也对复习旧知识不太感兴趣,但就这节课,我个人认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学生真正 动 了起来,思维 活 了起来。这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在 玩 中学知识,在 游戏 中明方法,在 悟 中见真知。如 游戏引入 1 游戏规定 两人报...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的教案

vip学科优化教 学 案 教学部主管时间 2015 7 22 一 知识归纳。1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2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4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5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6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