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发布 2024-02-02 09:03:34 阅读 3904

公开课教案。

课题:平均数。

时间:2024年3月22日。

班级:三(1)

授课人:孟凡志。

学习目标:1.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求平均数的作用以及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切入点: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谈话: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如果每人套10个,他们各套中几个?(课件出示图)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场景,进行质疑。

屏幕显示)如果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比赛,哪个队赢了?(引导比总数)

出示计算方法。问:谁赢了?比的是什么?

2、(屏幕显示)问:这一次呢?谁赢了?

质疑:能比总数吗?打平吗?什么情况下比总数公平?

人数不相等比什么?(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板书)。平均每人套中几个?

3、(屏幕显示)问:这一次比什么?(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为什么不能一下子看出谁赢了?(每人不一样多)

有没有办法使它变成每人一样多?

介绍:移多补少法,课件进行移多补少,数学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匀”。(板书)

4、问:为什么“每人套中的个数”前面要加“平均”?(或引导:这里的男生真的每人都套中了5个吗?)

揭题:像这样的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

5、计算男生每人套中几个和女生每人套中几个?

为什么一个除以3,一个除以4?

知道总数、人数,怎样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板书:总数÷人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小结:这种方法是先和再分,称为“算”。

是每人套中的个数吗?也就是5是?(平均数)男生比平均数多的是谁?少的是谁?女生呢?

平均数可能比最小的小吗?可能比最大的大吗?那你认为平均数应该在什么范围之间?

(平均数在最大与最小之间)平均每人套中5个,实际每人套中的个数有的比5个多,有的比5个少,有的正好等于5个。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应该在什么范围?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移动笔筒里的铅笔,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2)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

3)同桌讨论并计算,指名回答。

4)谈话:你喜欢哪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就选择哪一种。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校对并讨论:平均数“18”和每根丝带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3、“想想做做”第3题。

问:平均数会比最大的还大,比最小的还小吗?

平均数在什么范围内?

4、“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小结: 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拓展。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亮身高153厘米,他在游泳池中。

学游泳,认为自己不会有危险。他懂今天学到的知识吗?你的看法是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匀)

总数÷人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先合再分(算)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新店小学2013 2014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教学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授课内容 教科书第39 40页的内容。授课时间 2013年10月16日第七周星期三第一节课授课类型 新授课。授课教师 吉才菊。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Office

小学三年级数学科教案。学科执教人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数学。年级。三年级。时间2013年10月29日。课题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知识与经历探索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算法过程,明确算理,学技能会正确地 较熟练的进行口算。使学生经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

公开课三年级教案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比较同一图形做出的不同分数的大小。4读写分数。教师示范写分数。学生完成第99页 想想做做 第1题。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母和分子的含义。5 估计练习 教科书99页 想想做做 第3题。估一估,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看一看,初步沟通 渗透几分之一与1之间的联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