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常考文言文练习题 二

发布 2024-02-04 21:10:04 阅读 6240

2018长沙六年级语文常考文言文练习题(二)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

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

有希望。

文言知识】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

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

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既;②**;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②某则愿庶几焉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注释】①大须学问:

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

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

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

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

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

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2、理解:

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复习。一 文言文注释 张目 故时有 徐喷以烟 徐喷以烟 果如 鹤唳云端 蹲其身 以丛草为林 怡然 盖一 方出神 鞭子 必将有盗 邻人之父 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而果大亡其财 甚智其子 甚智其子 马无故 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 何遽 何遽 居数月 将胡骏马 引弦数十 省...

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习题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文言文两则 基础练习。一 填空题。1.辨字组词。弈 惧 诲 矣 援 曰 奕 俱 悔 唉 缓 日 2.写出下列划线字词在文中的意思。1 学。2 之 弈者也。3 使弈秋 二人弈。4 思 弓缴而射之。5 虽与之 学。6 之矣。7 非 也。8 我 日始出时 人近。9 其日中如。3....

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文言文二则 教学反思。文言文二则 所选的两篇文言文都是我国古代故事。学弈 先写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其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 最后点明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