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二首

发布 2024-05-03 00:00:08 阅读 2006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第5课。

课题:《古诗二首》

编写:韩冬梅审核:谢小金课时量:80分钟。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姓名:

学习目标】会认识、会写“征、仞、羌”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理解古诗内容,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难点】体会诗人同情边疆将士,渴望和平,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a【自学部分】

一、知识花园。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古代著名边塞诗人,后人。

二次。誉为“七绝圣手”。喜好用乐府旧题来抒发战士报国立功的壮志和怀念家乡亲人的心情。

王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自信心极强,但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

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编写。二、自己学习生字。

要查的字。征仞羌。

部首。再查几画。

音节。音序。

组词。形近字】

征()仞()羌()度()证()忍()姜()渡()

多音字】教:塞:

b【课文研讨】

1、默读《出塞》【第一小句】注释:

出塞关还。诗句意思2)【第二小句】注释:

但使飞将不教胡马阴山。

诗句意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意思的感情?】

2、默读《凉州词》【第一小句】注释:

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诗句意思思考:这一句按照自___而___由___及___的顺序来写的。

对孤城的描写是为了突出2)【第二小句】注释:

羌笛何须杨柳玉门关诗句意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意思的感情?】

c【创新实践】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吟,唱,舞,画)

d【达标测试】默写古诗。

出塞》凉州词》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学案

古诗二首 学案。一 学习目标。1.会写1个生字,理解 读写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以竹喻人 用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思想。5.引导学生阅读,查工具书理解词意,感悟 想象相结合,领会文章的主旨。引导反复诵读 背诵默...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二首

第5课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湘教版六年级下12诗二首

12.诗二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喜欢的诗句。2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明了两首诗中描写的狐狸的不同之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交流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突破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