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春天的故事1北师大版

发布 2024-05-03 14:50:09 阅读 3669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春天的故事1北师大版。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吗?

生:喜欢。师: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歌?

生:我喜欢听流行歌曲,比如说周杰伦的歌。

师:看来周杰伦是你的偶像。

生:我喜欢听摇滚一类的歌曲,比如说《嗨歌》

师:节奏感强的**能让人一下子就愉悦起来。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歌的名字就叫做《春天的故事》,仔细听歌词,看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歌曲《春天的故事》)

生: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师:这位老人是谁?

生:***。

师:还有其它的信息吗?

生:中国迈出了新的步伐。

师:这就象征着我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充满生机的、气象万千的、万物复苏的、美丽和谐的、百花齐放的……

师: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春天的,今天老师也带大家走进《春天的故事》(板书课题)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吗?现在让我们来了解在此之前人们的生活状况。拿出课前调查的**,选取你了解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来介绍一下。

生:我了解的是居住,以前居住的大多都是平房,而且里面的设施都很简陋。

师:你们自己家当时是什么样的呢?

生:我妈妈说她小的时候跟姥姥一起住在特别简陋的平房里,想去厕所还得走很长一段路。

师:如果现在让你们住这样的房子呢?

生:(齐声)不愿意!

生:当时房子的墙壁都是土墙,只有很少数的房子有白色的墙壁。

师:当时一座房子里要居住多少人?

生:我问过我奶奶,当时的房子里住着我二爷爷、三爷爷两户人家,一共七八口人,住着挺紧张的。

师:可以说当时的居住面积小、居住条件差。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来看看周围的环境。(出示**)

师:还有其他的方面吗?

生:我调查的是“食”的部分,在当时买东西都得有票,比如说粮票、油票等。

师:看老师找到相关的票据,(出示票据)谁能读懂上面的信息?

生:在湖南省能买壹两的粮食。

师:拿着这粮票去**都可以吧?

生:不行,只能在湖南省买粮食。

师:老师懂了,只有在湖南本省使用。如果要到福建出差怎么办?

生:我觉得可能得拿湖南省粮票云换福建省的粮票。

师:如果你是那个出差的人,觉得这样好吗?

生:太麻烦了。

师:老师还查到了一个内容,在七十年代,每户口家吃的都是**的粮食,每个人每个月只有三两油可供食用。这些油在现在你能吃了一个月吗?

生:不能!生:当时的人们还吃树叶和树皮,因为不吃就要饿肚子了。

师:所以当时可供食用的种类单一,而且凭票**。

师:还有其他的方面吗?

生:我最感觉兴趣的是衣,当时的制作衣服的面料很粗糙。

生:我问过妈妈、舅舅以前用的面料是麻布、棉布等,款式是中山装、布衣、中山装等。

师:有的款式老师都是第一次听到!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继续调查!

生:关于款式有草绿色军装,卡其喇叭裤子。

师:老师这有一件衣服,这叫做代军装,这在当时是最流行的衣服,谁想来试试看?(指名上台试衣服)

师:来他穿上这件衣服怎么样?

生:他穿上这件衣服有点土。不好看,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你来看看。

生:一张**上衣服务款式旧颜色也不好看。

生:另一张**人们脸上都有笑容。说明他们很幸福。

生:还有他们衣服的颜色很鲜亮。

师:谁来介绍出行的方面呢?

生:当时大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自行车就相当于现在的宝马、奔驰了。

生:如果云再远的地方就得乘坐火车了。

师:出行的时间上呢?

生:用的时间非常长,而且耗时耗力。

生:现在有了动车,去再远的地方还可以坐飞机呢。

师:看着**,联系你现在的生活,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以前的生活太简陋了。

师:你觉得现在生活的幸福吗?

生:幸福。(**现代生活的**)

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呢?在书上29页找到答案。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制定。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对外开放,对内发展经济的方针。为对内搞活经济,党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了哪些责任制?

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

师:让我们从两次劳动中体验出什么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示规则1、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大队,你们捡豆子的过程就是农民在田间辛苦的劳作。

2、要在盘子中捡出规定颜色的豆子。3、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生:(认真完成第一次劳动。)

师:我们大队里劳动最认真的人家捡了多少颗?

生:28颗。

师:劳动冠军产生了,你就是我们大队最勤劳的人!最少的呢?

生:我只捡了7颗。

师:看来你来年要加把劲了!

师:大家辛苦劳动了一年,杯子里的豆子就是一年的劳动的成果,无论捡的多与少都交公,到了年底大家每人一样都分得7颗豆子,你觉得如何?

生:我觉得这样不好,有的人付出的多,有的人付出的少,可是他们得到的都是一样的。不公平!

师:从第二次劳动中找到体验:每位同学代表一个家庭,面前的盘子就是你们家的责任田,从盘子中捡豆子就是你们辛苦地在田间劳作,这次要捡黄色的豆子。

生:(认真劳动)

师:劳动结束,最快的速度数一数你捡了多少颗豆子?

生:61颗。

师:最少的呢?

生:5颗。师:明年可真的要加油了。拿出两颗豆子交给国家,拿出两颗豆子交给集体,剩下的全都是你自己的。从第二次劳动中体验到了什么?

生:丰收的喜悦。

生:劳动很辛苦。

师:哪一次最辛苦?

生:第二次。

师:为什么?

生:交够了国家的,留够了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是自己真正得来的。

师:是自己辛苦劳作的成果。我们刚才进行的第二次劳动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开展的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是在城市实行的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这就是我们国家为了对内搞活经济而实行的两个责任制。除了对内搞活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又有哪些方针政策?打开书31页,从书上找到答案。

生: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师:经济特区都有哪些城市?

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全省。

师:开放城市又有哪些呢?

生: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师: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勾画出经济特区以及沿海港口城市的位置。

师:看着地图,你发现这些城市的一个共同特点了吗?

生:它们都靠近海边。如果要和国外做**最先到达的就是这些沿海港口城市。

师:你知道对外开放的“外”指的是**吗?

生:国外!师:

是的,是国外,它们是经济往来的窗口,从地理位置来看,由南到北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由东向西实现从沿海到内地的信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以便发展对内的辐射作用,带动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

师:我们以深圳为例来看看三十多年城市的发展与变化,这是三十年前的深圳和现在的深圳。

三十年前,这里是一个总面积不到3平方千米,人口不足3万,十分偏僻、荒凉的小渔村。只有在现在东门那个地方有个一条半街,其他都是农田和荒草。

改革开放后,深圳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到2002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504万,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561美元,成为了一座繁华的都市。同时深圳还有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有中国十分重要的港口,深圳蛇口海湾。

看了它们的变化,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国家的发展真是太快了,才几十年我们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中华发族从此走进了新的时代。**《走进新时代》。

再来看看三十多年间我们太原发生了哪些变化?(**太原市的老**)

师结束语:如今,中华民族的崛起让世界瞩目,中国已经在世界经济领域中越来越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了解***的丰功伟绩。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春天的故事3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春天的故事3北师大版。一 充分相信学生是教学的前提。教学前我认为学生也许不会提出什么像样的科学问题,也许会羞于表达与交流,但事实却出乎我的预料。教学中,学生不仅提出了 春天为什么是感冒的高发季节 等关于春天的科学问题,甚至还有学生提出今年的春天为什么会有雪?不仅如此,他们...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人种有不同苏教版

人种有不同 说课稿。人种有不同 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的最后一课,我是分两课时来完成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知识目标是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形态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和人口数量,了解不同人种的杰出人物。品德情感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大人种的特点,明白人种没有优劣之分,树立科学友善的人种...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熠熠生辉的

熠熠生辉的xx 教案。教学目标 1 态度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能力 通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谈体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知识 了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子 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在。国内外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