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质的不同认识

发布 2023-07-19 07:28:59 阅读 7052

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技术的认识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两种认识进行介绍。一、广义的技术定义。

随着人类发展到工业化社会,“技术”一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对技术的理解却多种多样。综合起来,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有以下五种:1.对技术的五种理解(1)技术是一种能力。

即提出技术原理的能力,发明、设计的能力,操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其他的技术实践的能力。与这种理解相关的定义,比如,布罗诺夫斯基定义技术为“人类用以改变环境的各种不同技能的整体”。日本的村田富二郎定义技术为“在生产现场中,直接或间接被充分利用的,只有经过特定训练的人所具备的特定能力”。

(2)技术是物质手段。

第二种是把技术理解为实现目的的物质手段的总和。如原苏联c?b?

苏赫尔金认为“技术一词应理解为人工制造的人们活动的手段的综合”。这里所说的劳动手段、活动手段是指生产中的工具、机器、设备等有形的技术。(3)技术是意志(will)

第三种是把技术看作意志。这里所说的意志含有欲望、需要、动机、意图、奋斗等含义。如汤德尔的定义,“技术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图为了改造世界而在他的活动中置于自身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东西”。

人类的需求和意图是技术的最终目的。(4)技术是过程或活动。

这是把技术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的过程由人的发明、设计、制作和使用技术产品等活动环节所组成。(5)技术是知识。

第五种理解认为技术是知识。如美国的西蒙(认为,“技术不是物体,而是知识”。“技术是关于如何行事,如何实现人类目标的知识。

”2023年,邦格在《技术的丰富哲理》中,将技术定义为“为按照某种有价值的实践目的用来控制、改造和产生自然的事物、社会的事物和过程,并受科学方法制约的知识总和。”我国也有类似的观点,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中定义“技术是人类在争取征服自然力量、争取控制自然力量的斗争中,所积累的全部知识与经验”。

技术是知识”这种对技术的理解表明了人类技术的理性发展。一方面技术是以人类揭示的有关科学知识或形成的经验作为技术行动的依据,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经验,可以提炼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构成相应的技术学,并用以训练专业人员。2.关于技术本质的讨论。

其实这五种理解,并不是非此即彼,对技术的正确理解应当是这五种理解的综合。所以这五种理解就构成了技术的五个组成部分,综合技术的五个组成部分,可以提炼出技术的本质在于:

1)技术是有目的性的。

技术在本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果打个比喻的话,就犹如《圣经》里所讲,人虽然不如狮子壮,也没有老虎的利爪,眼睛也不如鹰的敏锐,但上帝造人时仍让人作为整个世俗世界的主宰和主导。上帝是通过赋予人智慧,通过创造出技术和技术产品来发挥人的主导地位。技术是与人类的意志和目的密切相关的,是人为达到自身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的中介。

人类的需要并由此导致的技术目的是一切技术产生的最初动力。(2)技术是智慧的。

在形成实现人类特定目标或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技术行为不是盲目的。如果说在科学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前,技术需要不断地试误,那么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有效的技术方案一定是建立在相关领域所形成的科学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即便仍需要试误,也不再会像斯金纳箱中刚刚放入的猫那样的盲目。

体现技术这个特征的定义有,哈维·布鲁克斯(harrvey brooks)的定义:“技术就是运用科学知识以可以复制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当然这里的“可以复制”带有比较强的自然科学的色彩。

还有西蒙的定义,西蒙认为“技术学是为了保证人类掌握物质世界,通过应用科学、可靠的原理(law)而设计的一种理性的学科(discipline)”。

当然,技术不仅仅是系统地利用科学知识或经验,而且还需发现或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知识或经验有效地被用于实践的原则、操作程序或方法等,这是一种创造性地转化或应用,技术体现着人类的智慧!(3)技术是整体性的。

技术是改造实践的过程,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技术在某个领域中的应用,绝不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它一定是针对解决这个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所以,技术应当是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包含技术知识、技能与技巧或方法、工具或手段、技术目的或意志以及相应的技术活动等所有技术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技术,比如工具、手段或先进的**,不可能总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如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所云,技术是“在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就特定发展状况来说]具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方法的整体。”

以上对技术的广义的理解,对技术本质的把握,是和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观点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技术的起源与本质:技术起源于人类对工具的使用和对工具的制造。

在生产劳动中,人类将自己的智慧经验“倾注”或“外化”在那些可成为工具的自然物质上,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同时也产生了非物质因素的使用工具的经验、方法和技能。对工具的使用增强了人类的劳动能力,扩大了认识世界的眼界,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智慧经验的发展。

人类的智慧经验则是工具手段的核心或“灵魂”。从本质上说,技术是人类智慧(精神)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对象化的产物。“所谓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自然规律所产生的一切物质手段、经验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认识,揭示了技术的本质因素,它们是:满足人类的需要(技术目的);利用人的智慧与自然规律(理性和智慧);物质手段、经验方法和技能的总和(技术的整体性)。

二、狭义的技术定义。

那么什么是关于技术的狭义的认识呢?

原则上讲,不同时包含技术的所有本质要素(目的性、理性和智慧的、整体性)的有关对技术的认识,都应当属于狭义的技术认识。比如:

1.物质性角度定义即指技术是单纯的物质工具,这种观点是所谓的“工具论”。2.从主观性角度定义指人类用以改变环境的各种不同技能的整体。

这是只有经过特定训练的人所具备的特定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人或团体的“技能论”。

3.从实践性角度定义往往认为技术就是人们在实践(生产性的实践)中对客观规律性的有意识地应用。这个是技术的“科学知识的应用论”。

其实技术不单纯是科学知识的应用,它对科学知识的发现(比如探测宏观或微观世界的设备)或形成越来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科学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需要通过技术创造性地转化成可以操作的形式;再有,技术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其实还有实践的经验,以及艺术等方面。

4.从知识性角度定义认为技术不是物体,而是知识。技术是关于如何行事,如何实现人类目标的知识。

技术知识是一切技术的基础,但是,只停留在知识上,没有技术行为或活动,仍然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5.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定义如汤德尔定义,“技术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图为了改造世界而在他的活动中置于自身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东西”。这个定义揭示出了技术的“目的性”的一面,即“为了满足人类自己的需要”。

6.从动态活动角度定义主要是指从技术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或过程的角度去认识技术。“工具论”、“技能论”、“科学知识应用论”、“活动论或过程论”、“技术的目的论”、“技术知识说”等,们大多只是从技术的某一个侧面对技术进行的描述,它们各自都不能单独阐释技术的本质,都不能揭示技术的全部内涵。

只有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够形成对技术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综合以上关于技术的广义或狭义定义,我们可以把基本的技术构成分成两个方面,即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马克思称之为自然的和智慧(精神)的;瑞格鲁斯称之为硬技术和软技术;张诗亚先生称为物化形态的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其实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摘编自:刘美凤:《中国电化教育》,2003,(6)

技术本质的不同认识

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技术的认识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两种认识进行介绍。一 广义的技术定义。随着人类发展到工业化社会,技术 一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对技术的理解却多种多样。综合起来,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有以下五种 1 对技术的五种理解 1 技术是一种能力。即提出技术原理的能力,发...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摘要 从分析技术的内涵本质入手来逐步 教育技术的本质问题,只有认识清楚技术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领域中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系统思想而非仅仅是工具层面的理解,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本质乃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统一体,而且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因素而非单纯的工具层面。关键词 技术 教育技术 本质。分析教育技术的本...

技术的本质

关于技术的本质,一般有三种理解 一种是技术决定论,重视技术的内在逻辑,认为技术是自主并价值无涉的 一种是技术建构论,强调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决定作用 还有一种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认为技术的自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作用,它们构成一个 无缝之网 1 对技术的本质,你是怎么理解的呢?答 技术的本质 在技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