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本质

发布 2023-07-19 07:28:59 阅读 8353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的本质。

简答与名词解释。

1. 技术的三种形态 p2

经验形态的技术 、 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

2. 教育技术

美国aect ‘ 94 ) 教育技术是为了学习而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p7

中国)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p8

3 .基于教育科学的教育技术

我们把依据教育科学原理而生成的技术成为基于教育科学的技术。 p4

4. 基于系统科学的教育技术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与方法等许多学科。其中系统工程与方法是技术层次的系统科学,它可以直接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p5

5.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其研究对象与学科知识体系为: p9

1.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本质- 功能- 历史。

2. 有形的物化技术——**- 资源- 环境。

3. 基于教与学理论的技术——教学策略与学习技术。

4. 基于系统方法的技术——教学系统设计。

6.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p10

1.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方**性质的学科。

2.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教育学科。

3.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第二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 电化教育

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中国) p7 最后一行

2. 描述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p20

美国教育技术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直观教育思想,开始于20 世纪初的以**技术为核心的视听教育,经过视听传播阶段的演变,又向以教学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和重视学生学习的个别化教学两个方向扩展,最后**技术、系统方法和个别化教学三个领域逐渐融合为一体,发展成为整体的教育技术。

3. 描述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p35

在新中国成立前,20 世纪20~40 年代,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20 世纪50~70 年代,初步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0 世纪70 年代末至90 年代,迅猛发展阶段;21 世纪至今,系统发展阶段。

4.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p44

一.发展经验。

1. 根据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扩展教育技术的概念 2. **的关注与支持是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保障 3. 积极寻求理论的指导是教育技术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教训。

1. “新**教学热”一直伴随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2. 教育技术领域一直是营利性公司争夺的市场 3. **技术一直没有很好地实现与教学系统的整合。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功能——技术与教育

1. 信息素养p65

信息素养是指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和主动高效的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 电子化学习p67

电子化学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从事的学习。

3 . 技术与人的相互关系 p51

技术是人类为了提高与自然的交互能力而发明与发现的工具和方法,是人类机能的扩展和眼神,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体结构与功能外化的过程。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人与自然的交互能力,技术的作用是扩展人类的技能,拟人化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4.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p52

技术与社会两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社会的发展是技术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发展可以为技术发展提供制度和经济等各方面的保障;同时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5. 教育史上的四次教育革命 p55

第一次革命是专职教师的出现;第二次革命是书写文字的出现;第三次教育革命是印刷传播**的出现;第四次教育革命是电子传播**(现代**)的出现。

6. 技术理想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和行为表现 p56

在教育技术领域,这些人把新技术作为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认为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促进和加强学校的功能,主张“应用新**技术,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教学”。技术理想主义者鼓吹技术将给处于挣扎状态的学校系统带来奇迹,认为技术可以大大改进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强有力工具。

7. 教育技术的作用 p62

1. 支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 2. 丰富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3. 提供多样化的方法 4. 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专题四有形的物化技术——**。资源。环境(貌似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结合)

名词解释 1. 教学** p73

教学**是承载并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其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如黑板、教科书、挂图、幻灯、投影、计算机多**等。

2. 学习资源 p85

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人员、资料、设备、活动和场所。

3. 数字化学习资源 p85

数字化学习资源即将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成为多**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可以可以存储、加工、传递及呈现的多**信息。

4. 基于资源的学习 p91

学习者在占有一定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已解决某些问题或掌握某类只是为目标而进行的主动、灵活的学习方式。

p98 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研究室学习,是一种资源性学习模式。

6. 专题学*** p104

专题学***是指在内容上围绕某一专题组织网络资源,是为了实现自主学习的资源型**。

7. 学习环境 p111

学习是影响人类学习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8. 信息化学习环境 p117

信息化学习环境是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的、能够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系统。

简答: 1. 解释为什么说 “ **是人体的延伸 ” p79

面对面的交流是无关的眼神,印刷品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广播是人耳的延伸,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每一种新的**的出现,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内容p74

1.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2.

设计的经验。3. 参与活动的经验。

4. 观摩示范。5.

见习旅行。6. 参观展览。

7. 电影、电视。8.

广播、录像、**、幻灯。9. 视觉符号。

10. 语言符号。

3. 在教学中选择与应用**的依据p81

1. 依据教学需要 2. 依据**教学功能 3. 依据教学目标 4. 依据**应用的成本

4. 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基本标准(物理、社会、规范) p122

物理环境的标准:1. 能够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 2. 能够满足安全需要

社会环境的标准:1. 和谐的人际关系 2. 积极的学习氛围 3. 归属感。

0.规范环境的标准:1. 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 符号学与教过程的规律 3. 体现民主与自治。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摘要 从分析技术的内涵本质入手来逐步 教育技术的本质问题,只有认识清楚技术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领域中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系统思想而非仅仅是工具层面的理解,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本质乃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统一体,而且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因素而非单纯的工具层面。关键词 技术 教育技术 本质。分析教育技术的本...

试论技术的发生学本质

内容提要 技术的发生学本质,是技术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本质。本文通过对于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发生学研究,认为 技术并非象我们在日常生活的直观 静观 经验的从而也是非发生学的方 视角中所看到的那样,只是实现人之目的的单纯手段或工具本身,而是人把自己已经拿握了的自然规律能动地整合到自己的目的性...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一 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一 学习资源的分类。我们可以把学习资源分为教学材料 支持系统和学习环境。教学材料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直接作用的客体,具体指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经筛选的可用于教学 促进学习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 设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