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

发布 2023-10-29 12:30:02 阅读 4493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一期课(18次课)

目录。1-2次课平均数(一)

3-4次课平均数(二)

5-6次课一般应用题(一)

7-8次课一般应用题(二)

9-10次课一般应用题(三)

11-12次课---盈亏问题。

13-14次课---倍数问题(一)

15-16次课---倍数问题(二)

17-18次课---行程问题(一)

平均数(一)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

3、 通过自己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难点: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

专题简介。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补多补少,使他们完全相等,求得数就是平均数。

下面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题。一、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核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思路导航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26(个)

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箱苹果+1箱桃=37×2=74(个)

由(1)和(2)两个等式可知:

一箱苹果比一箱桃多126-108=18(个),在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一箱桃有(74-18)÷2=28(个),一箱苹果有28+18=46(个)

一箱苹果和一箱桃一共有多少个:37×2=74(个)

一箱苹果比一箱桃多多少个:42×3—36×3=18(个)

一箱桃有多少个:(74—18)÷2=28(个)

答:一箱苹果有46个,一箱桃有28个。

随堂练习。1、 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分是91分,乙、丙、丁的平均分是89分,甲、丁二人的平均分是95分,问甲、丁各多少分?

2、甲、乙、病、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二、一次数学测验,全班的平均分是91.2,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的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

2—90.5=0.7(分)。

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

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92—91.2)×21=16.8(分)

16.8÷(91.2—90.5)=24(人)

答:全班有男生24人。

随堂练习。1、 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扫,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 有两块棉花田,平均每公亩的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公亩,平均每公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外一块田没公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 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已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每千克多少元?

4、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这3个数的平均数就变成了3,。求被该的数原来是多少?

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分分数错抄成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平均数(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

3、 通过自己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难点: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

专题简介。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对应的关系。

通过变形、综合后的平均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也比较隐蔽。只要同学们始终记住,平均数是由“总数量”除以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而得到的这一关系,采用作图法、假设等方法,开动脑筋、认真审题,就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题一:小芳与四名同学一起参加一次数学竞赛,那四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8分、91分、82分、79分,小芳的成绩比五人的平均成绩高6分。求小芳的数学成绩。

思路导航】四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8+91+82+79)÷4=82.5(分),后来加进小芳后,因为小芳的成绩比五人成绩的平均分高6分,这6分平均分给这四名同学,82.5+6÷4=84(分)就是五人的平均分,小芳的数学成绩为84+6=90(分)

78+91+82+79)÷4=82.5(分)

6÷4=1.5(分)

82.5+1.5+6=90(分)

答:小芳的数学成绩是90分。

随堂练习。1、 一个技术工带5个普通工人完成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各得120元,这个技术工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20元,问这个技术工得多少元?

2、 小花读一本书,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5天平均每天读的多3.2页,小花第五天读多少页?

3、 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例题2、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航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久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因为360÷10=36(千米)是顺水的速度,它是汽艇静水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

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的速度是30—6=24(千米)。逆水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360÷10—6×2=24(千米)

360÷24=15(小时)

360×2÷(10+15)=28.8(千米)

答: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28.8千米。

随堂练习。1、甲、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3、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每小时行5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4、 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一般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1、 学会借助线段、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题目。

2、 学会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或者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

3、 通过自己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学会借助线段、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题目。

难点:学会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或者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

专题简介。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化。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在实际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例题一:甲、乙二人加工零件。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15天没有加工。40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刚好是甲的一半。这时两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甲工作了40天,而乙停止了15天没有加工,乙只加工了25天,他加工的零件正好是甲的一半,也就是甲20天加工的零件和乙25天加工的零件同样多。由于甲每天比乙多加工6个,20天一共多加工20×6=120(个)。这120个相当于乙25—20=5(天)加工的个数,乙每天加工120÷(25—20)=24(个)。

乙一共加工了24×25=600(个),甲一共加工了600×2=1200(个)

6×(40÷2)÷(25—40÷2)=24(个)

24×25=600(个)

600×2=1200(个)

答:这时,甲加工了1200个,乙加工了600个。

随堂练习。1、甲、乙二人加工一批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20千米。途中乙车因修车用了2个小时,6小时后甲车到达两地的中点,而乙车才行驶了甲车所行路程的一半。问:

a、 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承包一项工程,共得工资1120元,已知甲工作了10天,乙工作了12天,且甲5天的工资和乙4天的工资一样多。求甲、乙每天各得工资多少元?

例题二: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找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350件。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

思路导航】由于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15天就比原计划的15天多加工60×15=900(件),这时已超过件数的350件,900件中去掉350件,剩下的件数就是原计划(20—15)天中的工作量,所以,原计划每天加工上衣(900—350)÷(20—15)=110(件),原计划加工110×20=2200(件)。

60×15—350)÷(20—15)=110(件)

五年级奥数兴趣班测试卷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能力竞赛题,班级姓名。一 用简便方法计算。二 细心解决问题。1 张奶奶买了3千克茶叶和5千克糖,共用去420元,李爷爷买同样的3千克茶叶和3千克糖,共用去384元,问每千克茶叶和每千克糖各用去多少元?2 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

科培2019秋季班五年级奥数A

科培a2 时间60分钟,总分120分,卷面分10分 一 填空题 10 6 60 1 计算 20132013 2014 20142014 2013 2 对运算符号 规定 a b a b b,a b a b a,那么,2 3 2 4 3 把自然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成一个2014位数1234567891...

五年级奥数试卷数测

五年级奥数阶段性检测一。鸡兔同笼 姓名得分。1.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可以采12个,它一连几天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那么这几天中雨天有几天?2.买6台台扇和5只吊扇共付1680元,每台台扇比每只吊扇贵60元,问台扇和吊扇的单价各多少钱?3.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