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考申论热点

发布 2023-12-24 16:15:10 阅读 2233

第七,支持社区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精彩论述】

***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这是对这些年社区工作在城市基层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社区工作的前景是无限的,社区工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申论热点:****件。

【背景材料】

2024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2024年6月安徽池州事件、2007 年1月四川达州事件、2024年6月广东河源事件、2024年6月贵州**事件、2024年6月湖北石首事件、2024年04月黑龙江富锦长春岭事件、 2024年6月安徽马鞍山事件等。

****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承认****件是利益纷争,就必须认可那些群众都是有血有肉的公民,他们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其诉求不过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现在有那么“群众意见很大”就不再是个别地域性的问题,而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考点分析】

一、****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满群体存在,个别不法分子借机煽动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

2.**转型期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

3.群体性缺乏心理因素诱导。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4.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

二、防范****件发生的主要对策:

1.依靠党委**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

2.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3.充分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稳定;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5.加强调研,做好群众性事件前期预防和善后工作。

6.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做到发现事态迅速制止;

7.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办事、文明办案、取信于民;

8.加强侦控工作,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分类处置。

申论热点:司法公信力。

【背景】公开纠正冤假错案,公开审理典型案件,公开面对社会监督,司法公信力在阳光下塑造。河南平顶山鲁山县人民法院天价过路费一案再审现场,当事人、法官、律师吸引着全社会的关注。此外,还有40多家**参与旁听,正是借助他们,这场判决的细节一一呈现在公众面前。

98矿难公开审理,30多家**到场。瘦肉精案,邀请400人参加旁听,电视直播。而在早之前,还有赵作海案,2024年就此共召开了13次新闻发布会。

公开是人们从几个典型案例中看到的统一特征。

在这一系列的公开之下,效果开始显现。根据《人民**》的报道,在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普遍上升情况下,河南法院首次呈现下降趋势。河南法院的公信力,出现的态势是上升。

【注意事项】

1、司法公信力基本任务有:司法具有公信力是司法的本质要求,是建设法制国家的内在要求。

2、我国司法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具体问题务必结合给定资料进行概括与分析。

3、基本对策:

第一,体制上要理顺,使对法律依法审判、独立审判、正确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加强维护。把依法治国写进了我们宪法之中去,要求我们国家行政机构要在法律的范畴中去作为,去行政。

第二,法官的素质需要逐步的提高,法官队伍的建设需要得到加强。提高法官的办案经验,和法官的职业道德。不断的要提高老百姓法律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第三,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回应效率。塑造司法公信力,正确地去面对错案。公开、坦诚、真诚地去面对错误,并且及时地纠正,还正义以他本来的状态,可以强化司法的公信力。

其次,司法公信力的塑造其实是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各种各样的监督里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有回应。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有监督,而且能够通过这种监督得到另外一方回应,这样一来一往公信力会上升。

【相关评论】

最关键还是因为它是一个热点案件,它已经被放到聚光灯下,它有社会的关注度。

司法的精髓绝不是照搬条文,而必须关注民生,体察民意,全面准确理解和适用。循天理、遵国法、顺民情,方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任何国家的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都会考虑法律的规则得到实现,同时也会考虑到社会对这种规则实行的认同程度,所以说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我们特有的问题:第一,天理、国法、民情。充分说理,将三者怎么结合起来,如果能够有充分、细致、具体说明理由,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说理的过程和说理的本身充分对外部公开,如果讲的道理,而且道理本身又是对外公开的,那么我想很多时候这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就可以得到实现。

申论热点:民生幸福。

【热点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在不断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注重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但是,今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直不高,在最新的调查中很多人都没有感到生活幸福。

2024年12月26日,新华社瞭望周刊等一起主办的“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20个城市都获得了幸福殊荣。中国幸福感城市中地级以上的有杭州、成都、长沙等城市。

在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有八万份的调查问卷,其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或者很幸福,但是有11.1%的人感觉自己不幸福或者很不幸福,有45%的人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但是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其实一个国家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的取决于人均gdp或者人均收入,在一个城市中,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量,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等。

【政策与对策】

国家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让民众有尊严的生活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前提。民众的尊严来自于法律的有力保护,来自于平等、公平的社会环境,可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为此,要合理平衡社会财富的分配;要改善地方治理,合理约束公权力,保障司法独立和公平正义。

2、提升民众幸福感**责无旁贷。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经验感受出发,民众的幸福程度与**的治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有在一个政治清明、法治进步、经济发展、社区文明和谐的社会中,民众的幸福感才能达到相当的高度。

因此,**工作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量到每个人的发展。

3、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特别要解决好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这就要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让人民群众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

其次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分好“蛋糕”,努力缩小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三要发挥好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4、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安其居方能乐其业,要坚持**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让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2019公考申论热点 “黄金粥”的事故

背景链接 8天的十一长假已过,在人们纷纷感慨出行不易 景区拥挤的时候,一组关于 交通事故 的数据更是惊醒众人 十一期间,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造成794人死亡 247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1325万元。简单算来,周8天长假,平均每天就有8553次道路交通事故发...

2019公考申论热点 郑州黄河大桥终止收费

公 申论热点 郑州黄河大桥终止收费。中公教育时间 2012 10 11 加入收藏电邮给朋友打印文章写信给编辑。2013国家公 政策解析暨报考指导峰会 2013国家公 报名入口 2013年国家公 预计15起报名。背景链接 河南省交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12年10月8日零时起,郑州黄河大桥将终止...

2019公考申论 怎么提高申论阅读能力

2013国考申论复习指导 怎么提高申论阅读能力。2012 10 19 18 36 作者 华图教育网 华图教育网点击 335 次。导读 申论考试中各种能力的考查都是在材料背景下展开的。要从材料中寻找素材回答问题。分析多年来的题目,可以总结出来一个重要的命题规律 评卷的采分点都在材料中。这就需要考生对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