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武汉市二月调考语文试卷分析

发布 2023-12-25 04:55:13 阅读 1614

武汉市2012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卷分析。

一、基本特点

由于湖北省是第一年迎接新课标高考,所以作为尝试性的武汉市二月调研试卷的结构、分值、难易度及试题的基本立意和价值取向都与传统高考一致,体现的是“稳中求稳”的命题思想。

但在求稳的同时,以及在向走在前列的兄弟省份学习中,试卷也有些小变化,一是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同时考查了实词、虚词和成语,而不是单纯考熟语。二是在语言文字运用中考查了文学常识,而去掉了相对容易的标点符号题。三是在文言文中考了文言文断句题,而去掉了较容易选择得虚词题。

另外语言表达题的出题方向更贴近日常生活,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参与生活的实际能力,这些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具体分析。

(一)字音字形

字音、字形均为常见易错的字,看来难度不大。本次试卷考查的重点是形声字易误读字(像“脯”与“埔”,“衅”与“恤”等),因此复习的重心仍然应该是常错常考字。但是字音题,看似平和,实际上暗藏杀机,击中了武汉学生的软肋,即识记普通话的声调。

如“遂心”的“遂”字,易误读成二声,“针砭”易误读成三声,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但又是最易混淆的字。

错别字一题相对字音题难一点,错误项中除“大姆指”容易判断外,“水笼头”“优哉”的错误都不容易一眼看出来,可见出题人在出题时是有意在避熟就生,但这个“生”并不是生僻,而是我们在学习上容易忽视,而生活中却很常见的词语,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留心生活中的常用又常用错的词语。

(二)词语、病句

词语一题,试题不难不偏不怪,几个词学生都比较熟悉。学生所以选择错误,问题出在对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把握不准确。“惊心动魄”针对的是人的感受,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了极点,而“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大,“惊世骇俗”强调人的言行异于寻常,只要我们准确理解了“惊心动魄”的使用对象,应该能很轻松地判断它使用正确。

另外,这道题在解题时可以从虚词入手,快速确定答案,从“越战越勇”和“越陷越深”两句的关系,我们可以轻松判断这是一对转折关系的句子,这样我们就可把答案锁定在a、d两项中,从而排除其他两项。

因此,做词语辨析题一定要有全局观,要综合比较,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简单处理,要反复权衡。

病句题,相对轻松,其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是语文学习中常常涉及到的问题,要得出正确判断,应该是容易的。

(三)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作为选择题,是新考查形式,从此次试题来看,涉及中外名家名著,重点考查作品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思想等方面,这就远远超出了对作家作品名、作家国别的考查,因此就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新课标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名家代表作的内涵。

四)文言文

注重传统文化,提高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是全国高考的价值趋向,此次的命题思想与此是一致的。文言文的试题材料依然遵循传统考题规律,是史传类文章,材料的难度与试题难度适中。

文言实词题中的错误项“靖”,平时学生是接触较少,因此表较难判断,但是根据句法结构推断,可以明确“靖”在此句中必须作谓语,再根据前后的语境,可推知这里需要一个动词性谓语。其他几个正确项中的实词(“造”、“鼓噪”),学生比较熟悉,对中等文言水平的学生来说,都是没有难度的。文意理解题考查学生筛信息,抓细节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难度稍低,不涉及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只要学生能踩中重点实词,就能得分。

此次试卷新增的文言断句题相对以前的翻译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但是学生根据句子的总分关系,以及文言文的句末虚词,也可以很快作出判断。

五)诗歌鉴赏。

此次试卷的诗歌鉴赏承继了新课标注重整体理解,鉴赏,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的价值取向,但这种注重真实的鉴赏,注重语言品味的考查方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也比较高。通过这种考查,一部分文学素养高的学生将脱颖而出,但多数理性思维强的学生,对此可能感到比较困难。

诗歌鉴赏的材料选的是不太知名的诗人的诗,在诗歌试题中注重的是整体的鉴赏,注重的是对诗歌真意的把握,第一个题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回答此道题除了准确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外,更强调学生对诗歌的分析能力。要回答好第二题,学生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结合前三联的内容,才能真正全面分析尾联的作用,同时需要学生结合诗作北景,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意旨和情感。诗歌鉴赏的两道题既注重对具体技法的考查,又注重对诗意的考查。

要在考试中得高分,必须细细去品味,去感受,这时候,人文底蕴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题与往年的高考题型没有大的变化,只是21题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更灵活,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不过表达题回归课文内容,强调现实社会生活想象应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如21题让学生写“推荐理由”、“编者按”,就是考查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是非认知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实用文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结束语

平稳过渡,“稳”字当头,是今年高考总的特点。武汉市二月调考试题承继了全国高考的价值取向和命题原则(这本身就是时代的需要,是新的课程理念的需要)。至于今年高考,应该是高考试题中历年坚持的原则——“稳中有变”。

“稳”就不需要说了,至于“变”,从这次试卷应该能看到一些苗头,在有些方面(比如今年所表现的注重文本阅读鉴赏,注重文本理解,注重传统文化(文言)学习能力,考查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可能力度更大。

同时,作为地方出题,地方色彩应该更浓。但无论如何变化,抓纲务本,夯实基础,注重能力,提高素养,都是最关键的,如果能够这样,那么“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2024年武汉市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2008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说明 本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1 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b 之志。1 拔 共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抄写1分,正确 整洁可得分,抄写有错不得分。2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024年武汉市初三4月调考语文试卷

2013 2014年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 卷选择题 共计30分 一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衣钵耷拉恻隐入不敷出 b.雾蔼猝然羸弱鸦雀无声。c.浩瀚悲怆水渍流连驻足 d.荒谬锤炼思忖吹毛求疵。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

武汉市2019四月调考模拟数学试卷 2

武汉市2015 2016学年度四月调考模拟数学试卷。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估计介于 a 0与1之间 b 1与2之间 c 2与3之间 d 3与4之间。2 若分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x 2b x 2c x 2d x 2 3 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 下列事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