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发布 2023-12-30 23:25:12 阅读 9675

辽宁省沈阳市2024年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b

解析】a项,“频临”应写作“濒临”,“簸”应读“bǒ”;c项,“点范”应写作“典范”,“孽”应读“niè”;d项,“晶萤”应写作“晶莹”,“擅”应读“shàn”。辨识字形要结合对词义的理解,还可以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分析;辨析字音要注意多音字误读、形近字误读等现象。【考点】汉字的读音和字形。

2.【答案】d

解析】“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思或者趣味都没有。“如释重负”形容摆脱了繁重事务或消除紧张心情后感到轻松愉快。从前文的“太过平坦顺利”可知,此处应填“索然无味”。

由此可排除bc两项。通读语段可知,最后一句说的应是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的原因,且“过程”应用“精彩”形容比较恰当,故选d项。

考点】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

3.【答案】①在宋代,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和图书编纂的繁荣,私人建造藏书楼之风日盛。②后来,传统藏书楼被逐渐取代,新式图书馆被大量创立(建造)。4.【答案】b

解析】《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他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解答此类试题,应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认真分析各项**现的作品名称与作者是否吻合,关于作者的身份及生活的年代等表述是否正确。【考点】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5.【答案】(1)格列佛游记(2)c

解析】《童年》中是房客“好事儿”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技巧。朱赫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解答此类试题,要运用自己积累的名著知识,从以下几点进行辨析:

人物性格与人物是否吻合;作家名字与作品是否吻合;人物是否出自这部名著;故事情节的表述是否准确。6.【答案】(1)绝胜烟柳满皇都(2)念此私自愧(3)喇叭声咽(4)一曲新词酒一杯(5)山岛竦峙。

6)醉翁之意不在酒(7)属国过居延(8)巴山楚水凄凉地(9)望其旗靡(10)三月不知肉味(1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答案】d

解析】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位渴望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的末路英雄形象。解答此类试题,一要看对作者、朝代的表述是否正确;二要看对诗词内容的分析是否全面;三要判断对字、词的赏析是否到位;四要体会对诗词情感的理解是否准确。【考点】古诗词的赏析。

8.【答案】(1)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今朝新城谱新篇。

二、阅读理解9.【答案】(1)满一年(2)兴办10.【答案】a

解析】a项,两个“其”都是代词。b项,“日”的意思分别是“太阳”“量词,天”。c项,“亲”的意思分别是“亲近”“父母双亲”。

d项,“命”的意思分别是“命令”“性命”。解答此类试题,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在结合句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考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辨析。

11.【答案】(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励。(2)一年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12.【答案】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13.【答案】齐威王: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文言文译文】

甲】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命令:

“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励;上书直言规劝我的,给予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励。”命令。

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乙】帝尧,就是放勋。他的仁德如天,他的智慧如神。接近他,就会感觉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会感觉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

(他)明白顺天应人的美德,使同族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治理百官族姓。(帝尧)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密切关注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要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兴办起来了。14.

【答案】a“我”和父亲遇雨受阻b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15.【答案】环境描写,交代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做铺垫。

16.【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17.【答案】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

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山林的宁静,也指“我”内心的平静。

18.【答案】插叙。交代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19.【答案】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20.

【答案】有线索作用,并且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21.【答案】位置、特点、构成、成因和发展。

22.【答案】摹状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羚羊峡谷谷壁美妙的形态特点。23.【答案】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24.【答案】第③段整体说明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段说明上峡谷的特点,第⑤段说明下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或答:

第③段总写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分写上、下峡谷的特点,第③段与第④⑤段是由总写到分写的逻辑顺序来写的,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顺序。25.【答案】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的时候。

(答“再过几百万年”亦可)26.【答案】d

解析】“定时地冲过狭缝谷”错,原文是“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解答此类试题,要紧扣选文内容,在选文中依次找出与各项有关联或相照应的内容,仔细比照,辨析正误。三、写作。

27.【答案】略。

解析】(1)是材料型命题作文。“心泉叮咚”侧重关注心灵,富有诗意。看到这样的题目,考生可进行如下思考:

是什么激荡了我的心泉,让它叮咚作响?是父母给予的养育之恩,是同学之间的热情相助,还是老师真诚的鼓励,抑或是陌生人一个赞赏的眼神?由此,可定下这篇作文“以情动人”的写作方向。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考生可通过一两件典型而真实的事例,表现父母亲情、师生情、同学情,要注意在对事例的描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务求细腻感人,表达出人物内心受到的情感冲击,以照应题目“心泉叮咚”。

2)是一道“材料+话题”形式的作文题。“传承”这一话题能很好地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有历史纵深感,“传”的是文化,而“承”的是精神。考生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①何为“传承”?“传承”是“传递,承接”的意思。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如传承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良传统等。

传承和继承是有区别的,传承除了含有“继承”的意思之外,更强调“传递”,是先“传”再“承”。因此,传承的对象一般应具有时间久远的特点。②“传承”什么?

联系材料来看,传承的可以是拾金不昧、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中华美德,可以是棋琴书画等传统文化,可以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布衣暖,菜根香,最是读书滋味长”的良好家风家训。③怎样传承?既要“古为今用”,在对前代的传承中充实、壮大、发展自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又要“与时俱进”,在对前代的更新、开拓、超越中锐意前行,走扬弃升级之路。

只有将这三个问题先想透理顺,才能把文章写得有深度。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 积累与运用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 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伟岸 n 修身 xi 预兆 z o 不知所错 cu b.悬念 xu n 缠绕 y o 摄影 sh 络绎不决 ju c.哈达 h 聆听 l ng 坚难...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6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 升学 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 积累与运用1.答案 d 解析 此类题要注意同音字 形近字 多音字,及习惯错读的问题。a 预兆 的 兆 读zh o,不知所错 不知所措。b 缠绕 的 绕 应读r o,络绎不决络绎不绝。c 哈达 的 哈 应读h 坚难 艰难。考点 辨析...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7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 升学 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 积累与运用1.答案 c o 舌,决窍 诀窍 解析 a.饶 r b.控诉 s 井然有绪 井然有序 d.蜕 tu 变,不可思异 不可思议。考点 常用字的字音 字形。2.答案 a 解析 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唾手可得 形容非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