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发布 2024-01-02 22:00:05 阅读 2851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姜堰是一座富有líng xìng的城市,江、淮、海的“三水”交融,造就了姜堰人既有大海一样海纳百川的胸怀,又有长江一样奔腾不息的激情,还有淮水一样zī rùn万物的柔情。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b.《成功》选自《流行哲理小品》(珠海出版社2024年版)。

c.九月初九被确定为老年节,与老人分居的家人应“常回家看看。”

d.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这些宏观调控措施一头连着国计,一头系着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d.“国粹”京剧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广大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壮心不已。衣带渐宽终不悔。

奉命于危难之间。

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

我想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古典诗词中,许多诗人总是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唱响时代的强音。请写出这样的句子(连续两句。

5.名著推荐与阅读。(6分)

1)“有一天,皇帝想招待我看他们国内的几种表演。就演出的精妙和壮丽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一切国家。我最高兴看的是绳上跳舞……”名著中通过叙述 (国家)以绳上跳舞的游戏来选拔**,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庸无能。

(2分)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相应的内容:(4分)

《藤野先生》中令作者产生“温馨的回忆”的两件事。

《五猖会》中“理性的批判”体现在。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规律。(2分)

2)【文化**】“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4分)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右图为央视天气预报截图。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①道中壁》,完成第7题。(6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②。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①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受奸臣排挤,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②层楼:高楼。③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7.(1)这首词作者渲染了一个“ ”字,并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1分)

2)下片中词人反复提及“欲说还休”的原因有哪些?(2分)

3)这首词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词人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李白传》(节选)一文,完成8—11题。(14 分)

知章见白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①,稍解,授笔成本,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②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③之。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注】①靧(huì)面:洗脸。②擿(tī):这里是挑剔、挑拨之意。③沮:同“阻”,阻止。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谪仙人也论当世事。

力士素贵,耻之益骜放不自修(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欲得白为乐章。

a.故为之说(《捕蛇者说b.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c.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帝爱其才,数宴见。

译文: 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 11.读了选文后,你了解到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回答。(2分)

三)阅读裘影萍的《@:474岁了》一文,完成12—14 题。(10 分)

发送电子邮件的人都知道@这个符号,它读作at(艾特),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的含义是“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的读法在各国不尽相同,如德国、荷兰和南非把@叫做“猴子的尾巴”,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小蜗牛”等。

很多人都以为,@是随着电子邮件的应用而产生的新发明。其实,@出现距今已有474年。不过,它最先的应用并非在电子邮件上,而是表示重量单位和容积单位。

最早使用@的是中世纪的意大利。2024年5月4日,佛罗伦萨商人弗朗西斯柯·拉比在一封信中使用了@符号,信中提到他发往西班牙的货物,其中凡是涉及葡萄酒容积的地方,都用@表示,这就是最早出现的@符号。这段历史的发现,归功于意大利学者。

他们在佛罗伦萨附近一座名叫普拉托的小城里,发现了该市经济历史研究所档案中弗朗西斯柯·拉比使用@的信件。

专家们对中世纪的容器、酒价及当时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发现,当时在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语中是anfora,而@约合114加仑。直到今天,anfora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计量单位。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在电脑键盘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它曾被英国商人用作“atthepriceof(**是……)的缩写;也成了dos命令,如常用语句“@echooff”。

@用在电子邮件上是在2024年,首创者是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是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现在可以给其他电脑发邮件了。“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的。”汤姆林森说。

有人问汤姆林森为何选择@符号,他的回答是:“我只想通过@表明,使用者正在利用外部主机而非本机发送消息。”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

人名、**+@+电脑主机或公司**+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

选自《意林》,2024年第2期,有改动)

宁夏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隆德二中2016 2017学年 上 九年级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 张巧慧注 满分120 分,其中卷面 4分。一 积累 36分 1 默写 16分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 雪 2 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钧 望江南 3左牵黄,右擎苍。苏轼 江城子 4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武陵春 5 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

2024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 选择题。1 方程 4的解是。a 2b 2c 2 d 4 2 要求设计4幅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图案,小明设计完成了下列4幅图案,其中符合要求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 d 4个。3 元二次方程x2 2x 4 0的两个实根为x1和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沙塘中学2006 2007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姓名班级得分 杨富贵。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一物体从地球带到月亮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量不变,引力不变 b 质量不变,引力减小。c 质量减小,引力不变 d 质量减小,引力减小。2 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