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发布 2024-01-05 21:20:05 阅读 8709

一、多看近期模拟试卷的1~16题(其中可以不看)

二、文学常识:

外国作家必考一个【错误主要在国籍,作家及作品张冠李戴,尤其注意名著的作家】②国内作家【朝代、作者、标题是否一致】

文体【特别是**和散文,说明文中事例说明和事物说明不能混淆】三、默写重点: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17)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5)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26)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8)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9)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0)《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⑥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精通中考》中的诗词。

同步导学》中的140条名言佳句《中考指要》中的50条名言佳句。

三、名著阅读:

看《精通中考》和《同步导学》四、语文实践活动。

五、诗词:《秋词》《登岳阳楼》《使至塞上》《过零丁洋》《西江月》《望岳》《游山西村》《黄鹤楼》

品味语言的方法:清新婉约、豪迈奔放···结合原诗来谈)六、文言文及对比阅读可能考的内容:《三峡》(写景方式)《马说》(如何对待机遇)《核舟记》(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描写方法)《陈涉世家》(对陈胜进行评价)《出师表》(对诸葛亮进行评价)《桃花源记》(辩证地评价陶渊明的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联系全文和实际谈一谈如何面对困难)

文言文的最后一题,解题方法:联系全文分析人物性格,刻画人物方法。七、*议**/说明文。

引用名人名言或故事开头的作用:答:(1)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为下文提供理论论据。

②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解题方法:【从标题、开头、结尾找】③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文章的中心解题方法:

【从各个小节的开头找】④论证方法及作用:

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⑤议**的语言:解题方法:【先对这个词进行解释,谈谈去掉这个词会发生怎样的情况,最后——体。

现了议**语言的严密性】

为中心论点补充一个论据(举名人例子)

或联系材料,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有几条材料,谈几点)八、**/散文。

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不能过烦,也不能过简)或把情节补充完整(结构和其他方框里的一样)②标题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线索;(2)概括文章的内容;(3)揭示文章主题;

4)发人省醒,启发读者思考(5)具有一定的比喻义和象征义【把两层含义都说明】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能用同义词,用分数来判断答题点】④品味语言:

1)找修辞、动词、形容词、描写方法、叠词;(2)写出了···3)表现了···联系文章内容谈谈写作特色:【托物寓意、欲扬先抑、象征···联系实际谈谈读了文章后的看法和感受(1)观点;(2)用一句话论证自己的观点【名人事例】;(3)联系实际谈一谈;

4)散文中——借用原文中的意境物来结尾;

**中——你认为**中的主人公是谁,谈谈你的看法【态度明确,旗帜分明】九、作文:

冰糖葫芦式(竖式):(1)景;(2)细节;(3)高潮。②横式:运用小标题。

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2009 2011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分析。四中 汪永林。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20分 中考语文试题中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查,包含字音和字形 成语或词语的运用 病句辨析 文学常识 古诗词背诵默写等。这个部分是 课程标准 对 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 最基本的要求。这部分知识不仅要求识记,还要会运用。学生对知识...

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许川川。这次测试试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从字词 句子 口语表达 阅读 作文几方面进行了检测。从试卷看这是一份注重课内基础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试题,覆盖面广,题型灵活新颖。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发展。现在针对在测试中学生反映出的各种情况,对这次质量检测做全面分析。一 成绩概况。本次考试,我班共参加考试55人...

2019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从中考阅卷分析中开方。语文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 一。二 语文客观题作答情况统计。三 语文主观题作答情况统计。四 把脉中考难点重点。1 名著阅读。没读原著,人物情节不清,评价逻辑性不强,主题理解不透。2 文言文阅读。阅读量太少,实虚词积累不多,语法知识欠缺,对比辨析能力不强。文言文整体把握不住,读不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