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程纲要 传统文化1

发布 2024-01-23 17:00:07 阅读 3212

2018—2019学年上期。

三年级传统文化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三年级传统文化。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

授课时数: 20课时。

授课教师:古城小学姚利娟。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程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等,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6.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7.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二)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1.教学方式:

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各种形式相结合。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2.学习方式:

1)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

2)限时诵读。如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

3)诵读。回家后, 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

4)乐诵读。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

课程评价: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古城小学。姚利娟。

传统文化 三年级

歇后语 来自生活的语言艺术。崂发小学王娜娜。教学目标 1 了解歇后语的形式 发展和艺术特色,加深对歇后语的理解和内涵的的把握。2 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感知祖国的语言艺术之美,体味它的博大精深。3 通过学习能够轻松地感受和运用民族语言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

三年级传统文化

1和是我国传统蒙学教材中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读本。2.人之初习相远。苟不教,教之道。昔孟母断机杼。窦燕山,教五子,名俱扬。3.头悬梁指的是晋朝的 锥刺骨说的是战国的 4.赵中令,读鲁论。其中 鲁论 指的是 5.凿壁偷光说的是汉代的小时候喜欢读书的事。6.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

三年级传统文化总结

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 合作 学习,让学生质疑 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 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 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 表达方法的不同。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释。有些文言文蕴含深刻的寓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