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

发布 2023-12-02 04:55:08 阅读 4018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①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②必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 需要和价值观;③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④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⑤它认为学习是有意思的心理过程;⑥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⑧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答: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知识迁移的发生和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地为学生创造知识应用的情境,就可以使知识迁移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过程,从而加快知识迁移的发生,提高知识迁移的效果。

另一方面,知识应用中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从知识应用的各种形式来看,无论利用已有知识解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 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还是利用已有知识发现并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已获得的知识并对吹一种新的问题情况产生积极应影响的过程。所以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知识的迁移来实现的。

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答: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建立应遵循真诚原则、尊重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原则(交换原则)等,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积极的聆听和有同感,且要主动热情。

人际关系的维护首先要避免过激的争论;其次是要学会批评;第三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答: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能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答:陈述性知识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它包括命题、表象、线形排序、图式是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包括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和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特殊领域程序性知识又包括自动化技能和特殊策略知识。二者的联系:

陈述性知识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对某些信息的判断和转换,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程序性知识,任何的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过去知识的基础,而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识。

6、简述卡芬顿(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答:①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②个人的倾向于成功看做是能力的显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③追求成功的需要不被满足时,学生倾向于回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感。④学生对能力与努力归因倾向由年纪的升高而发生了转移。

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①试题符合测试的目的;②试题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③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④文句要简明扼要;⑤答案要正确可靠;⑥测题要彼此独立;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答:迁移是一种学习或训练对另一种学习或训练的影响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由此及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都是迁移现象所做的原始而形象的概述。

现代心理学家提出“为迁移而教”的口号。

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

答:①惩罚要有效,惩罚不能违法②惩罚要有效,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也要慎思明辩,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

③惩罚要有效,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但需要注意两点:1当不当的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和蔓延;2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即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中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做是对的。

10、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与202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a、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b、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体上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这里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其在某一方面聪明以及怎么聪明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答:认知策略指个体在学习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和方法。元认知策略指个体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和规则。

联系:学习中,认知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具体策略性知识,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性知识,这一过程的实现正是元认知策略的体现,做为一个学习者,如果一个学习者有很多种策略性知识,但是缺乏元认知策略来帮助自己决定在那种情况下使用某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他不会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反之,如果没有可供使用策略性知识,那么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则缺乏相应的对象。两着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1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学习动机能够影响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效果之间是一致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动机的强烈与方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能驱使人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但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也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差,一般来说,最佳学习效果的动机为中等,但因任务的复杂程度而略有差异。

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同意,首先奖励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该做的,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往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缺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其次,奖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而惩罚更会严重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破坏学生情绪和导致极不实际的志向水平,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应,以至于丧失学习的信心。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答:采取积极的归因模式,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从而产生自豪感,增强对成功的期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从而产生内疚感,增强对成功的高期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在归因训练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够、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努力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与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的结果,使他们能感到自己努力是有效的,从而坚持通过努力取得成就。但是任何时候把学习上的成败归因与努力也并不适合,有时候,归因于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样的归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继续努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他们考虑如何加强认知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使用各种策略,即考虑如何去努力,不是蛮干,而是巧学。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

答:基本观点: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上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其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教育意义:

大学生处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个人的智力上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要把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摆在首要的位置,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开发智力主体的自觉性,尽可能让学生逐渐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都必须考虑到大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种:

外貌性吸引②相似性吸引③接近性吸引④奖励性吸引⑤敬仰性吸引。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答:①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效能感、教学机智等。

人格特征:责任心、爱心、真诚、客观、同感、情绪安全与自信、对学生恰当的期待等。

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①通过教学后学生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行为。②教学目标要繁衍学生类型,同一类型也要繁衍出掌握的程度。③应尽量使用客观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尽量避免含糊不清的语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答: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但其理论基础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由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学者共同奠定。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

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 而非教学环境) 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而非支持“教”) 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建构主义能够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教学环境应该是怎样的等直接影响学效果的诸多方面,对于教学改革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改革教学的构想,但一条基本的、核心的思想是:

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建构主义主张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②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③强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为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有一句话: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我们对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处在发展阶段,取得的成果也是初步的,今后仍需作更大的努力,使建构主义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批判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锐利**,以此来促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023年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第4章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 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知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同阶段 通过亲身体验接收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角色信念阶段 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心理需要 论述 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2023年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第6章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1 耶尔克斯 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人物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一般来讲,中等强度动机效率最高。2 大学生学习动机得特点 多样性 发展性 简洁性 简洁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

2023年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第5章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四个方面 第一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第二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第三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第四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做学习。2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