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发布 2023-12-25 17:05:07 阅读 4160

萧县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三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 )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

戏曲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因而是“表现性”的艺术。它不像西方写实戏剧那样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而是经由节奏、韵律、姿态对生活动作进行加工、抽象、美化之后,再用它来表现生活,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快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拉开了距离。

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无论是古希腊的雕塑,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都高度体现了这一原则。古典主义将这种原则充分运用在戏剧之中,高乃依《论三一律》说:“戏剧作品是一种摹拟,说得确切些,它是人类行为的肖像;肖像越与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

”这种理念最终导致了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中国古典美学原则却尽量避免因注目于对事物的逼真摹仿而丧失了对其内在精神的把握,提醒人们要防止“谨毛而失貌”。与西方美学“模仿说”以物为主、心附于物、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比兴说”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重视人的感觉和诉诸联想,追求心物交融,也就是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对象时,就会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欣赏一幅画只注重运笔是否气韵生动,可能并没有留心它是否逼真,这就叫做“得意忘形”“貌离神合”。

戏曲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重在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昆曲《荆钗记·上路》中钱流行失去女儿后,女婿接他前去同住,他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自叹命薄,难苦怨他”的心境、“叹衰年倦体奔走天涯”的凄苦。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糅为一体,客观景色经过人物感情过滤之后转换了寓意,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貌,这就是戏曲叙事抒情的情景交融效果

1.下面对中国戏曲“写意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b.通过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然后进行加工,再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

c.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

d.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来。

2.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戏曲“写意性”的一项是( )3分)

a.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

b.昆曲《荆钗记·上路》中钱流行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

c.剧中人物高兴时演员放声大笑,剧中人物悲伤时演员失声痛哭。

d.把椅子摆在舞台上,它既是椅子,也可以成为寒窑或者监牢的门,还可以是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在这种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写实戏剧特别强调对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从而最终导致了西方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

b.中国戏曲演员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糅为一体,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貌。

c.中国戏曲演员将人物内在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d.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

二、(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黄庭坚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舅李常过其家过:经过。

b. 留守文彦博才之才:认为有才华。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

d.举以自代举: 举荐 5.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未闻命而卒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樊哙覆其盾于地。

c. 至是首问焉盘盘焉囷囷焉。

d. 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 黄庭坚向杜甫学习作诗 , 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 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

1)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8、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9、“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3到黄昏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赤脚礼赞 李成

诗人蔡其矫有首诗写“船家女儿”,其中的两句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那圆润的双肩从布衣下探露,那赤裸的双脚如海水般晶莹……”写得真是好,把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的女孩子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写出来了。

我生长在农村,只要稍稍打开一点记忆的闸门,眼前就会浮现一双双赤裸的双脚。

每年一到仲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看到一双双赤脚了。我们那里主产水稻,许多劳作都是在水田里进行的,要下地干活当然得脱掉鞋袜。不仅是孟春,甚至在早春二月,要顶凌下种,农人们就得赤脚跳下冰寒刺骨的水田,犁田、打坝,播种育秧,哪还能等到春深日暖呢?

只要天气许可,农村里的孩子也是喜欢赤脚的。每年春天——那常常是一场又一场的春雨之后,村子周围已是一片春草芊芊、禾苗青翠,我们跑啊、跑啊,似乎是那么的无拘无束。我们在潮湿、平整的打谷场上印下一双双稚嫩的脚印,那脚印如花瓣到处开放,我们到山冈上采草叶、采野果,到溪边捉鱼儿、戏水,去草地上放牛、牧鹅……那尖尖的青草戳着了我们的脚心,不仅不疼,而且很舒服,脚踝脚背被荆棘划拉了几道细细的痕印,也不知觉,也不以为意,仍然快乐地在田塍上奔跑。

那时生活条件有限,一般人家不仅买不起胶鞋,就是布鞋也没有几双,所以都要省着。

穿,能赤脚的尽量赤脚。孩子们也经常光着脚去上学,一般要到深秋或初冬,但有些贫寒人家的孩子甚至到天上飘下雪花,也要坚韧地赤着脚去学校。这样的赤脚的记忆,当然不免让。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练习014 编者虞敏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 4 题。玉殇。霍达。小院里清凉如水。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 沙沙 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 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9分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 人类尺度 一万年后的地球 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一 语言文字应用 26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 富有实际工作经验并做过实际 的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结论。澳门回归祖国,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这是 的。a.诧异考察毋庸置疑b.惊异考核无可辩驳。c.惊异考核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