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高考化学压轴试题卷 含答案

发布 2024-01-15 20:05:06 阅读 8615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门捷列夫等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b.紫外光谱法。分光光度法。质谱法均为可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的现代分析方法。

c.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橡胶老化。海水制镁。纯碱晶体风化。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d.铜氨纤维。聚酯纤维。醋酸纤维和硝化纤维都可由纤维素制得,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比较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实验中,要把乙醇和苯酚配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水溶液,再与相同大小的金属钠反应,来判断两者羟基上氢的活性。

b.在装有3ml0.5mol·l-1cocl2 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浓盐酸,溶液的颜色由粉红色逐渐变为蓝色。

c.阿司匹林制备实验中,将粗产品加入饱和naoh溶液中以除去水杨酸聚合物。

d.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快速过滤时易透过滤纸。

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金属性:x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10.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为两种常见金属。 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 当k闭合时。 在交换膜处so从右向左移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金属活泼性a强于b

b.b的电极反应: b-2e-==b2+

c.x电极上有h2产生。 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 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醋酸和硬脂酸互为同系物,c6h14和c9h20也一定互为同系物。

b.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6,8,9-三甲基-3-乙基-2-癸烯。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与甲基相连的碳碳单键变得活泼,被kmno4氧化而断裂。

d.叶酸的结构为,叶酸可以发生酯化。水解。氧化。加成等反应。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1 mo1·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

b.25℃时,将a mo1·l-l氨水与0.01 moi·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完全时溶液中c(nh4+)=c(c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反应完全时nh3·h2o的电离常数。

c.根据下表数据可以计算出(g)+3h2(g)→(g)的焓变。

d.已知298k时,mgco3的ksp=6.82×10-6,溶液中c(mg2+)=0.0001 mol·l-1,c(co32-)=0.

0001 mol·l-1,此时mg2+和co32-不能共存。

13.某强酸性溶液可能含有a13+.nh4+.fe2+.

fe3+.co32-.so32-.

so42-.c1-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沉淀c可能是的混合物。

b.沉淀g一定含有fe(oh)3,可能含有fe(oh)2。

c.溶液b与溶液j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能被溶液e溶解。

d.从化合价变化看,a和f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6.(13分)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以及铁的化合物。

.近年来,湿法炼铜有了新进展。某工厂以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的细菌为基体生产铜和绿矾的工艺流程如下:

试剂a为___试剂b为___写名称)。

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

.以cufes2精矿为原料在沸腾炉中和o2(空气)反应,生成物冷却后经溶解。除铁。结晶,得到cuso4·5h2o。沸腾炉的温度与生成物主要成分的水溶性和酸溶性实验结果如图。

沸腾炉生成物中的含铁物质主要成分为。

为获得最高的水溶性cu(%)沸腾炉的温度应控制在左右,高于该温度生成物中的水溶性cu(%)下降,可能原因是。

27.(15分)已知甲和乙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甲是10电子的阳离子,乙是碱性气体。1mol乙通入足量强酸溶液中与h+反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

写出乙的一种用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若甲是co2,用co2和nh3反应可以合成尿素,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2nh3(1)+co2(g)h2ncoonh4(1)(氨基甲酸铵) △h1

第二步:h2ncoonh4(1)h2o(1)+h2nconh2(1)(尿素) △h2

在一体积为0.5l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i所示:

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___步反应决定。

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如图1所示,则用co2表示的第一步反应的速率v(co2

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图ii所示,则△h2 __0(填“>”或“=”该反应填“高温”.“低温”或“都不行”)能自发进行。

28.(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乙酸乙酯(如图1):

图1图2仪器a的名称是其中加几块碎石片,其作用是仪器b为冷凝管,冷却水由填“a”或“b”)进。

反应时加热有利于提高酯的产率,但温度过高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图1方案有明显缺陷,请提出改进建议经改进后,实验现象明;分离乙酸乙酯的操作需要用下列仪器有填代号)。

①能否用图2的d装置替代装置c填:能或否),理由是能否用图2的e装置替代图1的c装置填:能或否),理由是。

实验中,若浓硫酸量过多,会导致后果是答两点即可)经实验证明,可以用硫酸氢钠固体替代浓硫酸完成本实验,硫酸氢钠不溶于有机物,其优点是。

为了分离硫酸氢钠可采用减压过滤,其优点是该小组同学所用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则该装置中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吸滤瓶外还有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

有同学拟通过某种方法鉴定所得产物中是否含有醚类物质,可选。

a.红外光谱法 b.1h核磁共振谱法 c.质谱法。

29.(15分)某芳香族化合物a式量小于150,氢氧质量比为1∶8,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取等质量的a分别与足量nahco3和na反应,生成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1∶1。工业常用a来合成药物b及医药中间体g,流程如下:

已知:1 写出a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d的结构简式。

2 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

a合成b的同时,a自身之间也能发生缩聚反应,写出该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式 。

写出f与过量naoh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只有一种官能团能发生银镜反应。

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二种 ④核磁共振谱共有四组峰,个数比为3∶2∶2∶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由a经一步反应获得db.与g互为同分异构体。

c.g易水解,可用fecl3溶液检验是否发生水解 d.1 mol g一定能和5 mol氢气反应。

2024年浙江省高考压轴卷化学试题答案。

7. c解析:门捷列夫的卓越的贡献在于发现元素周期律,a项错误;质谱法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b项错误;聚酯纤维不是由纤维素制得,d项错误。

8. b解析:比较乙醇和苯酚羟基上氢的活性,不应取它们的溶液与钠反应,a项错误;氯化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ocl42-(蓝色)+6h2oco(h2o)62+(粉红色)+4cl-,当溶液中加入浓盐酸,由于氯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b正确;水杨酸的羧基和酚羟基均能与naoh反应,c错;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的原因是沉淀颗粒太小,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d错。ks5u

9. d解析:根据题给数据,的化合价不同,但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主族,故金属性x>y,a错;根据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化合价不同,且w只有负价,故其可能是o,则z是n,两者的单质直接化合生成no,b错;由以上判断可知x是mg,y是al;y的最**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其不溶于氨水,c错;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d对。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4分 2013杭州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 4分 2013杭州 过度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硝酸铵 nh4no3 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4 4分 2013杭州 2013年5月,质检部门在湖...

2019浙江省高考压轴卷数学版含解析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全集,集合,则。a.b.c.d.2.已知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则的值为 a.b.c.d.3.九章算术 中,将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称之为 堑堵 已知某 堑堵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间...

2024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 化学 试题评析

2012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 化学 试题评析。杭州二中特级教师林肃浩。宁波北仑中学特级教师赵喜平。理科综合 化学部分 试题充分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引领课改。试题的总体结构 试题内容及题型符合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在命题风格和特色上体现了近三年试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