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 3沉与浮大象版

发布 2024-02-03 16:25:01 阅读 7981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水槽、水、木块、测力计、钩码、鸡蛋、食盐。

2、学具:水槽、水及各种实验材料(测力计、木块、铁钉、泡沫、塑料盖、回形针、石块、牙签、橡皮泥、乒乓球、钩码)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动画片:文言博树洞取球(智慧闯关起点)

2、导入课题《沉与浮》

2、**新知:

实验一:认识沉浮现象(智慧闯关第一关:猜想关)

1、认识材料,猜想并作好记录。

2、小组长汇报猜想结果。

3、(智慧闯关第二关:实验关)分组动手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一)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检查猜想对错的情况,对猜错的予以统计[**:]

5、谁来告诉老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生小结)

实验二:感知浮力(智慧闯关第三关:感知关)[**:学§科§网]

(一)感知浮在水面的物体受水的浮力。

1、提出猜想问题:像木块这样的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

2、学生猜想并汇报。

3、师演示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感觉。

3、引出浮力概念:像木块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4、得出结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二)感知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浮力。

1、提出猜想问题:那么沉在水底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

2、学生猜想并汇报

3、介绍测力计和实验要求。师边介绍边演示。

4、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

6、得出结论: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三、谁主沉浮(智慧闯关终点)

1、课件展示“死海”的神奇故事,揭示“死海之谜”。

2、师出示材料鸡蛋,畅谈想法,并指名上台进行实验验证。

3、通过努力,我们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到水面上了,如果给你一大块儿橡皮泥,你有办法使它浮起来吗?

四、拓展运用。

出示一些在生活中运用到浮力的**,开阔学生的视野。

5、师生小结。

1、生小结学到的知识。

2、师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沉与浮。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像木块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浮在水面的物体。

都受到了水的浮力[**:学|科|网z|x|x|k]

沉在水底的物体。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 3沉与浮大象版

教学准备 1 教具 课件 水槽 水 木块 测力计 钩码 鸡蛋 食盐。2 学具 水槽 水及各种实验材料 测力计 木块 铁钉 泡沫 塑料盖 回形针 石块 牙签 橡皮泥 乒乓球 钩码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动画片 文言博树洞取球 智慧闯关起点 2 导入课题 沉与浮 2 新知 实验一 认识沉浮现象 智...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猜对了吗大象版

教学设计。活动时间科目课题主持人参加人员。教材分析。活动地点。科学年级。猜对了么 记录人主备人。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属于 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系统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准备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让学生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猜对了吗 借助火烧纸杯这...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猜对了吗大象版

教学设计。活动时间科目课题主持人参加人员。教材分析。活动地点。科学年级。猜对了么 记录人主备人。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属于 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系统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准备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让学生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猜对了吗 借助火烧纸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