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秦兵马俑

发布 2024-02-11 21:30:10 阅读 4910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乘”。

2.学习作者通过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引导质疑。

1.古人说:“学贵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来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文题目、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质疑。

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质疑,教师简要在黑板边板书,如:秦兵马俑在**?是什么样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3.师生梳理问题,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介绍资料,根据预习马上解决。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4.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过程:

1)熟读课文,解决重点词语。

2)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勾画,查阅相关资料、**。

3)先自己阅读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难读词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

2.请同学来读一读预习的生字词:

兵马、临、享、大、鸟、、南北战、所向披、不、梧、、甲、昂首胸、、战、、绳、、首、目光炯、、殊死拼、妙惟、模。

3.学生**车读、齐读,将词语读准确,可以说说自己的理解。

4.学生独立默读思考、查阅资料。(可以在文中画一画,找出问题的答案)

5.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一人组织,依次发言,共同归纳发言的要点与理由。

三、全班研讨“疑”。

1.学生汇报,解决问题。

1)规模宏大。

说一说。学生结合第2自然段汇报讨论的结果,即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体现在**。

议一议。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将俑坑的规模宏大写得如此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抓住“20000平方米、近八千个、230米、62米、14260平方米”等数据,体会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重要作用。

赏一赏。学生观赏,感受兵马俑的规模与气势。

读一读。指名读第2自然段,提醒突出数据。

2)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抓词语。学生在交流兵马俑的类型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兵马俑写得这样栩栩如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整装待发、跃跃欲试、腾空而起”等词语,感受用词准确。

想画面。再读第4~8自然段,想象兵马俑的动作、神态,体会作者用词恰当形象。

做动作。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兵马俑,指学生摆一摆造型。

2.再读课文,畅谈体会。

过渡:我们靠大家的力量解决了这个重点问题,观赏了西安的兵马俑,了解了它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1)再读课文,说说自己观赏之后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不仅我们感到自豪,外国人看了都由衷地感慨,1978年前法国**希拉克参观后的赞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四、丰富积累。

1.有关兵马俑的内容,你还知道哪些?说一说。

2.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课后可以阅读现代作家季羡林和汪曾祺笔下的兵马俑。

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一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学习古诗 望庐山瀑布 山行 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2 学会本课3个生字。3 朗读 背诵两首古诗。21 古诗三首。教案一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学习古诗 望庐山瀑布 山行 理解诗的意思,了...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

3 鸟的天堂。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感情。2 初步认识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并懂得注意课文中静态是怎样写的和动态又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对文章内容可以理解得更加真切。3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 1 体会文章中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清的脉络。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教学重点。朗读重点片段,感悟大榕树的奇特 尼奥的欢快。一 导入。在广东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四 五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环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