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智2019高考试卷分析

发布 2023-12-26 10:50:12 阅读 2228

注重语文能力彰显传统文化。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1试卷分析。

河北望都中学张建智。

2023年高考已经结束,又一批学生完成了人生大考即将迈入梦想的大学深造。那么,相对于往年,今年的试卷难度如何?有哪些变化?

而对于2023年的高考命题趋势有哪些启示?据此,我对今年的语文试卷进行了分析和**。

一、试卷总体评价和试卷结构分析。

2023年全国课标卷保持了往年的稳定性,试卷的分值为150分,题目总数为18个小题,难易适中。试卷结构未变,依然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

必考题分别为现代文阅读,3个小题,共9分;古代诗文阅读中文言文阅读,节选《旧唐书于休杰传》,选择题3道,翻译题1道,共19分;诗歌阅读,今年选取了宋词1首,设2个小题,共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高中4空初中两空,共6分。选考题部分,考生从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选了叶紫的**《古渡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年节选了邹丽炎的《玻尔传》)中选择一类作答,25分。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部分,语言文字运用共3道选择题(分别考查成语运用、辨析病句、语句衔接)和两道主观题(考查语言连贯、准确等),11分;写作,依然是新材料作文(“山羊过独木桥”材料),60分。

但是,2023年全国课标卷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一些新变化,值得重点分析。下面按照试题顺序说明分析。

二、典型试题分析及对学科教学启示。

1、论述类文章阅读,出题形式为3个选择题,重点考察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选自王晓旭《美的奥秘》。尤其是第1小题的考察,不再是只要学生找到答题的有效区间,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照就可得出答案,而是进一步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原文“悲剧”这一概念后,去对具体的现象进行判断。

原文第一段提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据此可判断只有b选项属于现实中的悲剧,而其他三项都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此题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文言文阅读,从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的文字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有较强的故事性,文字较为浅易,适合对高中毕业生的考察。考察题型有所变化,以前一直考察的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概括题删去,加入了新题型,也就是文言语段的断句,考察学生文言文的语感以及断句能力。准确断句要借助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借助动词、虚词、修辞、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的方法。为了提高诵读的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具体字词的正确读音和释义,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辨析比较古今词义之差别和句子表情达意的特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朗读和背诵这种与语言最亲密的接触活动中,学生可以顺应和同化古人的表达方式,积累文言的字词句义。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3、诗歌鉴赏题的考察和去年一样注重对“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悟情感”的考查,不再是考生单纯依靠解题技巧、答题步骤、名词术语等就能获得不低的分数的程式化试题。这启示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去阅读,去积累,不要企图走所谓“捷径”

4、名句默写题改变了以往上下句对接的考查方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情景提示答出,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是对所学诗文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5、成语试题的考查出现了题型的变动,让考生选成语填到语段中,而且所给的成语乍看之下区别度不大,并且有语义的交叉,也就是要求考生对近义成语的含义有所区别。而三个成语“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都具有正面积极导向。

6.衔接题“中国珠算”充分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综上所述,整套试卷更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考得更科学,更到位,并充分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019高考试卷分析

再比如计算题,三个计算题都是分步设问,每个计算题都至少设置三问,这样一种设问的方式,真正实现高考题在大题上入手容易深入难。这样一种命题的方式更加适合于考生能够很充分的把自己的能力水平发挥出来,从能力考察来说,搭出适当的台阶之后,对于整体考生能力的区分度来说应该是比较有意义的,这也是这些年一直坚持的一...

2019高考试卷分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数学试题分析。全国课标1卷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然延续了往年课标卷试题的风格 严格遵循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能力立意,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对考生数学思想和学科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简洁平稳,填空题难度适中,解答题层次分明。可以看出,2016年...

2019高考试卷分析

3 试题注重对学生的 思维能力 数学素养 的考查。如文科试题中的第8 第14 第18 第19 第20题等。具体表现为 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坚持 少算多想 的原则 考查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直观感知 操作 等的意识和能力。试题的命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中学教学摆脱陈旧的题海战术。从近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