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北省黄冈中学语文高考模拟试卷改编版 一

发布 2024-01-03 06:30:10 阅读 3673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

杨国荣。生态之域的视域首先表现为“以人观之”。宽泛而言,“以人观之”就是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这种“观”包含多方面的意义:

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理性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价值的关切则以天人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中国哲学很早已意识到以上方面。

孟子曾指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涉及“亲”“民”“物”三种不同的对象,对待这些对象又有“亲”(以亲情相处)、“仁”(以仁爱之心相待)、“爱”(以珍惜、爱护之心相待)三种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后者也属广义上的“观”——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

不仅对“亲”(家庭伦理领域中的成员)、“民”(一般社会成员)要给予价值的关切,而且对广义上的“物”也应当有一种珍惜、爱护(“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实质的层面渗入了价值的内涵。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民胞物与”“万物一体”意味着将世界之中一切对象都理解为与人相关的对象,并赋予它们以相应的价值意义,这一看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人之外的其他对象给予应有的价值关切,其中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

中国哲学不仅在实质层面涉及对自然等对象的价值关切,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着自然中的每一个体、每一对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间并不相互排斥。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里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以上主要从天人关系的角度,体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理解和对待自然方面的价值取向。

引申而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从本原的层面看,人类社会中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在社会领域中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彼此之间应共同存在而非相互排斥。与之相联系,这些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在享有、运用自然资源上应该具有平等的权利:

按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原则,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以上权利,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而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以上原则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相反,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某些阶层、某些集团、某些民族、某些国家在利用、消耗自然资源方面远远超过甚至压倒其他的阶层、集团、民族和国家。这里无疑包含了人类社会中的不平衡,这样的不平衡如果不加抑制,同样将导致生态的问题:

当社会领域的某些成员、集团、民族、国家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时,天人之间的不平衡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正如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将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一样。以上事实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与社会上不平等地运用自然资源有着难以否认的联系。

可以看到,在天人关系之后,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前面所提及的看法,即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与之相应,解决生态问题也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

如前所述,以人观之的“观”既涉及以理性的方式理解世界,也包括从价值的视域看待世界。从逻辑上说,如果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并进而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以人观之”所涉及的以上价值关切对于抑制这种偏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选自《文汇报》2024年12月9日,有删改)

1.下列对“以人观之”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狭义的理性认知直接指向了对价值的关切。

b.涉及狭义的理性认知,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

c.价值的关切,以天地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但并不包含任何物质上的价值利益。

d.孟子指出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明理学家在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

b.从人类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有其必然存在的意义。

c.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必然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这就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就是由我们上一代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d.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避免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中国哲学对自然等对象价值关切的科学概括,即自然中的“每一个个体”不管是敌是友,都可以互不伤害共生共存。

b.“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引申而言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

c.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权利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就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

d.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进而导致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

”颢问:“几何年?”曰:

“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

“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

”其人不能答。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数召见,每退,必曰:“频求对,欲常常见卿。

”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庭中人曰:“御史不知上未食乎?”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

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

“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

居职**月,数论时政,最后言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险阻,不足以言智。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于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以邪干正者乎?

正使徼幸有小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遂乞去言职,改签书镇宁军判官。

曹村埽决,颢谓郡守刘涣曰:“曹村决,京师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盍尽遣厢卒见付。

”涣以镇印付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议者以为势不可塞,徒劳人尔。颢命善泅者度决口,引巨索济众,两岸并进,数日而合。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

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

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

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六》)

4、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使徼幸有小成正使:纵使;即使。

b.尚德之风浸衰浸:渐渐,逐渐。

c.盍尽遣厢卒见付盍:为什么。

d.泛滥于诸家泛滥:博览而沉浸其中。

5、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程颢的“和粹之气”的一组是(3分)

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②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③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④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⑤立走决所,激谕士卒。

⑥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选取了瘗钱之辨、神宗咨访、中堂议事、曹村埽决等事件,充分表现了程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的形象特点。

b.程颢回答神宗的提问不知时间的长短,却深得神宗的赞赏;中堂议事不说则已,一说则让王安石愧疚折服。

c.程颢认为自古以来振兴政治而提出的措施,没有朝廷内外的**都说不可以而够有成绩的,何况还排斥忠良之士,阻拦和压制公众**。

d.程颢放弃了科举考试,广泛研究各家学说,但最后还是从儒家的《六经》中悟通了大道,成为一代硕师名人。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3分)

2)议者以为势不可塞,徒劳人尔。(3分)

3)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七 版含解析

2016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七 参 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 每小题6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1世纪化学的最新定义为 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co2合成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可以实现 碳 的循环利用。b 开发利用太...

2024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5月份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缺乏镁元素不能合成各种色素。b.细胞膜 线粒体膜上均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c.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不会消化自体的细胞器。2.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化学试题

a 16q kj mol 1b 8q kj mol 1 c 16q kj mol 1d 8q kj mol 1 13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其名称是 a 2 乙基丁烷b 二乙基丁烷。c 2,3 二乙基丁烷 d 3,4 二甲基已烷。26 12分 a j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