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

发布 2024-02-03 16:05:01 阅读 1950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卧薪尝胆是否真有其事。

记载春秋史事的古书,当推《左传》和《国语》为最原始,也最可信。《左传》中定公和哀公两部分,《国语》有吴语和越语,都详细记述关于越王勾践之事。但那里没有片言只语谈及卧薪尝胆。

到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时,始述越王勾践曾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东汉赵晔作《吴越春秋》,也说到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仍毫不提及卧薪。

至唐宋时期,在一些著述文字中,开始出现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的传说。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壮游》诗中曾有枕戈亿勾践之句。北宋王洙注释此诗称:

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初年李纲在《议国是》疏中,曾说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在《论使事札子》中又说:勾践枕戈尝胆,卒以报吴。

查卧薪和尝胆连缀起来作为一个成语使用,最早出现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那是一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文中说: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

它与越王勾践完全无关。由于苏轼是个大文豪,所作文章影响巨大,故到南宋时,曾开、真德秀和黄震等官吏、学者,就在他们的奏章、著述中屡次提到勾践有坐薪尝胆或卧薪尝胆的事。不过与此同时,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却说吴王夫差曾坐薪尝胆。

至明代张溥作《春秋列国论》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以后马骕编《左传事纬》和《绎史》仍把卧薪尝胆之事系于吴王夫差名下。

至清初吴乘权编《纲鉴易知录》记: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又云:

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这样,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才愈传愈广。

综上所述可见,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战国时代编纂的《左传》、《国语》中,丝毫没有这样的事;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和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开始记有尝胆,但还未见卧薪;唐宋间的一些诗文中,出现了越王勾践枕戈尝胆的说法。卧薪尝胆一语,北宋的苏轼最早使用;自南宋至明代,学者们对卧薪尝胆者,一说为勾践,一说是夫差;至清初《纲鉴易知录》料《东周列国志》问世,方成定论。

说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有的学者表示不能同意。他们认为《吴起春秋》所记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就是卧薪之意。所谓蓼,清人马瑞辰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笺通释》卷六)。

这种蓼菜积聚得多了,就成为蓼薪。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就用苦菜(蓼薪)来刺激。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

后人把卧薪说成睡在硬柴上,那是一种误解。

自汉代始记的尝胆和自宋代才见的卧薪,是历史上真有其事,还是出于误传?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还是卧薪尝胆?卧薪是想睡觉时用苦菜刺眼,还是睡在硬柴上磨练筋骨?

要弄清这些问题,看来还颇费斟酌。

三年级语文教案 卧薪尝胆

教育资料 三年级语文教案 卧薪尝胆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2通过预习,谁了解卧薪尝胆讲的是关于什么人的故事?板书 夫差勾践。3夫差 勾践都是春秋末年的国君,有谁了解关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呢?4师小结,做补充介绍。二初读感知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卧薪尝胆公开课教案

卧薪尝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这个故事。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建议 造句。3.懂得 卧薪尝胆 的深刻含义,明白只有艰苦奋斗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1.讲述这个故事。2.懂得 卧薪尝胆 的深刻含义,明白只有艰苦奋斗 发愤...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之三三年级语文

卧薪尝胆 教学设计之三 三年级语文。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 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