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水珠从哪里来教科版

发布 2024-02-03 00:00:08 阅读 4489

本节内容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是前面几节内容的延续,“水珠从**来”这个问题正是学生在做前面几节课的实验时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发现的问题,所以这课的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提问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老师可以先提出几个现象,比如:一杯冰水的外壁的水珠从**来呢?

吃冰棍时包装袋外面的水珠从**来的?等。也可以让学生一起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相似的现象,并提出过疑问,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堂课的**中,使这堂课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学生的**欲望被激发了。

让学生对“杯外的水珠从**来”进行假设,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喜欢思考的习惯。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展开充分的思考,不管对与错,只要学生的回答符合一定的思维逻辑,老师都不应该否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假设之后再开展全班的讨论,对假设进行分析和验证,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不合理的解释,使思考进一步深入,使学生认识到杯外的水珠不是冰融化得来的。

那么这时学生会随之而产生这样的问题:“那杯外的水珠究竟和冰有关系吗?”在这一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从科学**的一般步骤出发,即1提出问题水珠和杯中的冰有关系吗 2提出假设水珠和杯中的冰有关系 3设计实验学生尝试设计对比实验 4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 5得出结论水珠和杯中的冰有关系。

经历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具体的理解这几个步骤,同时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科学**的过程,尤其对学生小组设计实验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如何设计实验是一个难点,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往往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

学生继续会产生问题:“水珠和冰之间到底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学生的思维在层层深入,这时学生又会有新的假设,老师也可通过一些连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

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来的?水蒸气会变成水吗?

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水?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概念较抽象,老师应详细讲解,也可用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可让学生尝试着解释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冬天玻璃窗上的水珠是从**来的?打开冰箱,看到的那些白雾从**来的?等一些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上述结论的理解和运用。

在整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课堂纪律不太好,学生喜欢乱插嘴,做实验时有乱摆弄器械等情况,课堂效果不是太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如何更好的把握课堂纪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增强。备课还应更充分一些,对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调整,使整堂课有条不紊。

新课程理念的知识还应多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科学素养,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水珠从哪里来1》教学设计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水珠从 来。一 教材简析 本课共分两部分,紧紧围绕以下两个核心问题进行 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 来的?2.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第一部分 水珠是冰化成的水吗。通过给学生呈现 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这一现象,引出本课...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水珠从哪里来1》教学设计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水珠从 来。一 教材简析 本课共分两部分,紧紧围绕以下两个核心问题进行 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 来的?2.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第一部分 水珠是冰化成的水吗。通过给学生呈现 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这一现象,引出本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 5《水珠从哪里来》教案

区第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备章节名称。张丽复备审核实施时间第周星期。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2 53页。教学内容 5.水珠从 来计划学时课。时。1 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 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目标 2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 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