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发布 2024-03-16 14:05:05 阅读 5205

答案:a

二)辨析题(先判对错,然后说明理由。)

例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没有区别。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操作性条件作用,要求考生理解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含义。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较难题。

解析: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景下,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景下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景的联系。强化是一种操作,即在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

根据不同的维度,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当有机体作出某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正强化。相反,在有机体操作某个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个刺激物,反应概率也会增加,这种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负强化。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把负强化和惩罚相混淆,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从定义来看,负强化总是增加某一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总是减少某一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从效果来看,一般而言,惩罚尽管在改变行为方面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它在塑造行为中的效果不如强化好,而且带有很多消极影响,所以在教育中应该有条件地使用惩罚。

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要点: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负强化总是增加某一反应的概率;惩罚总是减少某一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

三)简答题。

例1】简述目标定向理论的主要观点。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学生的目标定向。要求考生理解目标定向理论的主要观点。本题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

解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可以从学生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两方面下功夫,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是提高学习动机——内在因素的作用,包括学生的唤起水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目标定向,学生的归因。二是提高学习动机——外在因素的作用,包括教师的特征(示范、热情、关心和期待),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和挑战性),教学活动(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在以上这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中,目标定向理论是新近认知心理学家试图运用社会认知理论的原理研究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至少在三方面激励动机水平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答案要点:1)目标定向理论是研究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

2)目标给学习者提供一种衡量他们进步的标准;目标可以增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当使用原来的方法不成功时,目标鼓励学习者用新的策略去尝试。

四)论述题。

例1】试述当代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当代大学生品德现状。要求考生掌握当代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本题属于运用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在个体的个性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构成个体品德的基本要素有道德规范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个体品德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执行规范行为,并从社会反馈中强化对规范的认识,获得规范行为的情感体验,从而确立规范行为的自觉机制的过程。

答案要点: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多元性表现。

原因:受环境和传播文化途径的多样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学校,大学生追求自由和个性,乐于奉献的同时也追求个人的成就等因素的影响。

(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

原因:认识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位。

3)道德言行时有脱节。

原因:缺乏自律意识,缺乏道德反思的能力,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

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例1】小黄,男,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总是独来独往,在学校没有亲密的同伴和朋友。据了解,小时候父母的同事、朋友或亲戚到家里来,小黄从来不敢打招呼,总是想办法躲起来。

高中以后稍有好转,但在集体场合还是不敢说话。上大学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虽然成绩很好,但内心却感到很痛苦。他缺乏自信,经常怀疑自身的价值,敏感多疑,即使一些小事遭到拒绝也会感到十分委屈,觉得受到了伤害。

然而他非常渴望与周围人接触,又对社交后的不利后果极为敏感,总是在抵制这种敏感的过程中表现出焦虑、害羞和悲伤。

请依据材料回答:

1)小黄的这些表现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格障碍?

2)导致这种人格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小黄的老师,你认为应如何对他提供心理帮助?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要求考生掌握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含义、原因及改变人格障碍的方法。本题属于运用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第1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小黄的表现判断出他属于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以回避社交场合、焦虑、怕被拒绝为主要特征。

第2问要求考生从遗传、环境、个体经历等方面分析回避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第3问要求考生从教师的角度回答如何给小黄提供心理帮助,可从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的两个方面提出可行方法。

答案要点:(1)小黄的这些表现可以判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2)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遗传可能与回避型人格障碍有关。

环境也是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一些意外的发生对个体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3)心理帮助:

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小黄的人格特点。

采用各种心理学措施改进或补救其人格缺陷,促使其人格得到平衡地发展,从而形成健全人格。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a.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b.元认知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c.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 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察 元认知监控 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环节。d.元认知知识存储在工作记忆中。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二 填空题 ...

2019海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

1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必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 情感 需要和价值观 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 自我实现 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 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它...

2024年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第4章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 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知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同阶段 通过亲身体验接收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角色信念阶段 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心理需要 论述 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