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发布 2024-04-18 21:05:10 阅读 5344

朗读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朱教仁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

”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亲密接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

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的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课文朗读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如在教《我坐上了飞船》第2自然段朗读时,我指导学生看课件后,范读:

“啊!我看见中国,有长江,有黄河,还有万里长城。”读出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中国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然后,学生看着课件画面,也模仿我读起来了。这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朗读产生了兴趣。

3、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相信所有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朗读效果。

如一位学生在读《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最后一句,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读出了赞美新房的喜悦、自豪的心情,我说:“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也能像他那样读。

”没等我把话讲完,学生已经朗读起来。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指导有方,打好朗读的基本功1、朗读首先要正确。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现在,有些孩子咬字含混不清,这样不但不能发展语言,还会养成讲话时含混不清的毛病,要注意纠正,有些孩子读书不会读轻声,特别是“慢慢地”、“鲜红的旗”、“跳得高”中的“的、地、得”,词尾的“子”、“呢”等,还有些孩子朗读是拉长声音,或一字一顿、一词一顿形成唱读,都是要注意纠正的。朗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有些孩子读错字音是因为不认识,或是不理解不正确,这时要先理解内容,把字认准,要读得正确,必须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2、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句子读一个句子,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就看下面一个词以致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下面一句话。教师可以把这个方法教给孩子,在朗读实践中训练这种技巧。3、朗读速度要适中。

现在有些孩子朗读速度慢,有人曾对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做过测查,发现平均朗读速度在每分钟99-,而标准的朗读速度应是每分钟左右,速度是阅读能力低的表现。也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流利就是读得快,常常一口气读下来连标点都不停,像开机关枪,这样不但容易出错,而且来不及思索,读完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读的是什么,速度过快过慢都不利于理解内容,这样的毛病必须纠正。

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停顿,标点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正确地读出标点的停顿,可以帮助理解词句的结构,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除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外,在读完课题后,也应稍作停顿,再读课文,每个自然段间也应有停顿。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如果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要让孩子知道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可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教师听学生读完课文后要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孩子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低,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的方法就是范读。

因为范读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加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

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课前可做适当布置,营造文中的气氛,这时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能一下子接近学生与总理的距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情景,这里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如《咏华山》中老头的话:“好诗!好诗!

”这句话是老人听了寇准咏华山的诗后发自肺腑的赞叹,一开始学生把握不准,我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文章,如《夕阳真美》,范读时可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达到一种境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四、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随着年级的变更,语文能力的提高,对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提高了,要“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因为朗读要达到能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程度,首先必须很好的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就促使孩子读懂课文,而通过这样的朗读又可以使孩子进一步加深内容的理解,由此可知让孩子朗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主要目的是促进孩子去深刻理解课文,而不是表演给别人听。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孩子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还可以激发想象,发展孩子形象思维能力。

另外,也要看到朗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本身就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在要求读出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要能正确的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是比较高的要求。不能要求小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就能读得有感情。因为文章的理解有个由不懂到懂、由不深到深的过程。

在孩子反复朗读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正确、流利的水平,理解也随之深入,才能进一步要求读得有感情。孩子练习读得正确、流利的过程,也是熟悉课文语言的过程,因为课文的书面语言和孩子们平时说话的习惯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翻译作品,如《绿色的办公室》《柯里亚的木匣》、《小珊迪》等;写过去时代的作品如《春蚕》、《西门豹》等。2、要在理解上下功夫。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只有对朗读的课文内容真正的理解了,才谈得上表达出它的思想感情;理解得越深刻,表达的才越准确。反之,**理解得不深甚至不理解课文内容,便想读出感情,于是读得忽高忽低、矫揉造作,摇头晃脑。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朗读不但无益,反而会养成毛病。

3、会运用朗读技能。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的基础。但是,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解的东西正确地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五、主动参与,适当点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

两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自读自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还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朗读对于语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麻文华。新教育时代 学生版 2019年第10期。摘要 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 提高朗读水平学习兴趣。现在...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四 注重 评读 使学生读中求新。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 教学 荷叶圆圆 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 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 这时教...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晶菁。新校园 下 2015年第06期。摘要 朗读是语文教学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 的课题,本文围绕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总结。关键词 朗读能力 技巧 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书是灯,读书照亮似锦前程 书是桥,读书连接彼此的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