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20《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 部编版

发布 2024-02-01 16:43:35 阅读 5781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导学案设计。

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型。新授课。

1.认识“融、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

教学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4.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1.制作多**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2.查找小兴安岭的相关文字、**及**资料。(师生)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齐读课题。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处处都有风景,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南方的海滨小城,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祖国的北方。引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岭。2.看地图,感知方位。课件出示地图:找找小兴安岭的位置。3.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对小兴安岭进行介绍。

4.**录像,感知美丽。(**课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光。)

2.观察地图,找到小兴安岭的位置。

3.互相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小兴安岭纵贯黑龙江省中北部,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它是黑龙江干流与松嫩水系间的分水岭。)4.观赏画面,初步领略小兴安岭。

小兴安岭的文字或**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

教学提示。的美丽。谈自己的感受。

1.理解词语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习过的多。

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

1.引导学生读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用时:15分钟)

3.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融化、侧着、乳白、树梢、药材等。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组织学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5.组织学生互相检测生字的识记情况。

7.指导学生再次读文。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车认读卡片上的词语。4.汇报学习成果。学生认读词语,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新词。

如:做动作的方法理解等。运用巧记的方法来辅助记忆“梢、显”;运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来识记“材、侧”;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浸、膝”等。

5.同桌互考生字,并互相检查订6.能用“舍、兴”的不同的读音组词语。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字,理解字词的意思。强调易错字:“浸”不要读成qǐn;“梢”是翘舌音。

2.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方法来理解;“抽出”可以用清”可以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数不。

6.指导学习多音字“舍、兴”。正。

1.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形象地说明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2.课文的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

1.引导学生读文回答:小兴安岭给。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8分钟)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再次读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小兴安岭的?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画下来,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

1.再读课文,说出小兴安岭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2.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边读文边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课文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

美丽、物产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个自然段的结构、写法相似。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能力,互教互学,教师只要重点关注难写的字即可。课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练写,及时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写作顺序来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用时:3分钟)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用时:30分钟)

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1.默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

一)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2.研读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树多的相关语句,并谈自己的体会。

(1)“数不清”一词说明了树多。(2)省略号省略了其他没有列举的树种,说明了树的品种多。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考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1.借助课件认读生字、新词。可全班齐读、**车读、指名读。2.回顾课文内容。

顾。作顺序和课文主要内容来回。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

1.**生字的笔顺动漫。2.组织学生交流生字的书写方法。重点指导“袋、线”的写法。

四、练写生字,布置作业(用时:12分钟)

袋:“代”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向外伸展,给“衣”的点让出空间。线:

左窄右宽。右边部分的斜钩要有力、舒展,两横略斜,撇要穿插到左边绞丝旁的下方。3.相机检查书写情况。

4.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并且谈谈收获。

5.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1.认真**笔顺演示,随演示书空。

2.随教师书空“袋、线”,说说易错点。

3.练习书写。

4.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并畅谈本课所得。

5.根据要求完成作业。

1.引导学生找到哪些是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语理解第一段话的意思。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4.出示课件:林海**。组织学生齐读这个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1.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小兴安岭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动笔画出相关词语或句子。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画面,读出自己独特的情感。3.总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组织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学第3~5自然段。

4.出示学生活动卡,组织学生读文后填写。

5.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浸”“飞舞”“刮”等字词的巧妙和准确。

6.小结,引导学生选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

3)“几百里连成一片”说明树林占地面积很大。

3.想象画面,描述画面。(树多而。

2.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明确:“抽出”不可以换。

绿,仿佛就是绿色的海洋。)4.欣赏林海**,带着感情齐读这个自然段。

二)1.自由读文,动笔画出能表现小兴安岭的“美”的词句,并交流汇报自己的体会。

2.想象春天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听教师总结,了解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4.读文填写活动卡。分别找出不同季节所描写的不同景物。5.联系上下文,通过小组交流,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如:“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了树木的勃勃生机。“刮”字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诵。

成“长出”,“抽出”比“长出”形象生动,“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3.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时,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如“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了树木的勃勃生机。再如“刮”字表示风的猛烈程度要比“吹”字表示得强,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4.通过多**或录像把秋风吹来、树叶飞落的样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飞舞”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想象落叶的样子,再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

三、学会观察,尝试练笔(用时:7分钟)

小练笔要求:

任选一题,进行写话训练。练笔内容:

2.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处家乡的景物。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

1.写一写小鹿看到的美丽景色。练笔,然后进行交流。

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20《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 部编版

20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设计。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型。新授课。1.认识 融 侧 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兴 舍 会写 脑 袋 等13个字,会写 东北 脑袋 等14个词语。教学目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 抽出 浸 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3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

12小学三年级下期语文学科导学案12美丽的小兴安岭

小学三年级下期语文学科导学案。领导审核 班 三班备课人 舒卫民学生 课题 12美丽的小兴安岭。一 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2.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富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二 预习问题 自主学习 个别交...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课堂实践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课堂实践 的心得体。邓成红。小学语文 导学案 实施过程中,对于刚入行的我还是一团谜团。现在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 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 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发现,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设计...